手機看文章
小時候記憶里最深的,便是冬天天不亮時掙扎著從暖暖的被窩兒里鉆出來,揉著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的坐起來又躺下,躺下又被叫起來,耳畔不時回響著姥爺的念叨:“不要睡了,再不起遲到了。”那種起床帶來的煎熬真的是叫人記憶猶新。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能不能讓我再睡會兒,再睡一小會兒。可是想歸想,這是個實現不了的愿望,由于學校離家較遠,我每天不得不倒上2趟公共汽車,才能到達學校,當時是真心羨慕那些離家近的同學們吶。
“85后”的我們,在上學那時候還沒有很嚴重的擇校情結,差不多都是就近原則,除非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像小編格格這樣的孩子,一直住在姥姥家,再回戶口所在地上學就不得不經歷一些“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每天在路上就得花些時間,自然就得早起了。到了初中的時候不愿意再經歷那煎熬的早起,選擇了離家較近的中學,小編就讀的中學不是傳說中的“名校”,不是大家趨之若鶩的對象。但是學校里的老師治學嚴謹,對待每一個學生都盡心盡力,我個人也沒覺得學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在努力學習了三年之后小編很順利的升入理想的高中、大學。
現如今,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所有的家長們都希望在起跑線上就為孩子打好基礎。希望孩子讀名校、選名師、穿名牌。不惜花高價為孩子擇校、搬家、陪讀,有的父母為了陪讀不惜有一方放棄自己的工作、事業,加入到陪讀大軍中,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學習生活。這代價大了去了,可是一想為了孩子嘛,值了。但這其中也有適得其反的一面,父母認為自己為孩子做出了犧牲,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而回報父母的唯一方式就是好好學習,甚至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把學習列為第一位。這也給孩子帶去不小的壓力,家長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當然希望孩子能出類拔萃,可無形的壓力也把孩子壓得夠嗆,如調試不到位,還很容易在親子之間形成一些矛盾。其實順應孩子的成長過程,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才是作為父母最應該為孩子做的。
而現如今不少家長因為孩子上學問題考慮買房、換房,首選目標就是學區房。在這里小編認為,買房置業還是要有綜合考評在里面。買什么樣的房子要量體裁衣,合適自己就好,不要盲目的追捧所謂的學區房、高價房,以為價高就是品質高,好學區就有好未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優秀的典范,但是并不取決于他是否讀過名校,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也是社會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小編希望自己的拙見可以在您購房時給您一點點的參考,做到理性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