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國家規定的生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標值為≥11平方米/人,目前,大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7%,綠地率達36.8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12平方米。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取得驕人成效,來之不易,因為,大同自然條件是風大沙多,高寒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種樹難,成活更難。因此,過去大同綠化只在春季。
改變從2008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戰略目標,舉全市之力實施生態建設,大規模的城市園林綠化在一年四季中展開。
綠化不但要綠,更要有景觀效果,高起點設計放在首位。先后有美國易道、香港貝爾高林、深圳北林苑、北京園林古建、清華大學等設計公司或設計院參與我市園林設計。目前,無論是公園景觀,還是道路林帶,設計者把握色彩搭配、立面效果、平面展望和季象制約,綜合考慮近、中、遠期效果進行設計,改變了城市有綠沒景的局面。
一流的施工隊伍改變了過去小打小鬧的綠化格局。前后有全國十多家資質在二級以上的園林綠化建設單位,通過公開招投標參與到我市城市綠化建設中來。
現在綠化施工單位擔負的綠化工程,按成活率結賬,由園林部門、財政局評審中心、施工單位三家共同認定?茖W的機制決定成敗,現在樹木的成活率基本達到98%以上。
科學種植,解決過去種樹單一問題。大同綠化向來是國槐、新疆楊、油松等幾個品種,樹種單一。為改變這一狀況,我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同時,加大樹種馴化力度,五角楓、白樺樹、西府海棠、紫葉李、金葉榆等80多個品種落戶市區。如今,城市主干道兩側喬灌花草混搭;街頭公園、景點、住宅小區及單位庭院中,多種植物相映成景。
城市受損棄置地多數成了垃圾山,垃圾圍城一直困擾大同的環保,加劇了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影響著城市形象。通過大規模城市綠化,如今,南部生活垃圾場變成了占地30公頃的智家堡森林公園,北部建筑垃圾場變成了占地200公頃的梓家村森林公園,西面的粉煤灰場變成了占地約60公頃的十里河森林公園。將受損棄置地進行生態恢復,在大同綠化歷史上產生了重要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分種七分管”,養護比植樹更重要。幾年來,園林綠化管理部門編寫了科學規范的養護手冊,成立專門科室加強管理,加強監督;園林綠化施工單位做到了定期澆水、施肥、打藥、修剪。全市形成科學種樹、嚴格養護的良好局面,確保了樹木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