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房地產協會劉俊杰:建設衛星城 城鎮連成群
發布時間:2014-08-15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楊曉敏
摘要:大同市所屬縣一般方圓五六十公里,縣均戶籍人口23萬,屬全國縣均人口少得行列。真正城市意義上的鎮只有縣城所在地的鎮,人口也就5-10萬。其他的鎮人口一般在1.5萬左右,3萬人以上的鎮沒有。所謂的鎮也就是多了些鎮政府的辦事機構,城市標志的元素幾乎沒有,仍然是個大一點的村莊的面貌。與市區、縣城現代化的進程經濟部協調。現有鎮、鄉的建設落后不僅制約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而且也制約了農村人口組織的提高。建設以縣城鎮為中心的衛星鎮是城鎮化的重要任務。
選擇距離縣城鎮遠,
交通方便,自然環境優良,覆蓋人口多或緊鄰工業、農業園區,大、中型企業,旅游觀光景點。
1、建設衛星鎮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
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是常期困擾我們社會發展的疑難問題。盡管我市的城市化率比較高,也不是重要的產糧區,但是,絕大部分縣農業產值仍占全縣國民總產值的20%以上,40%多的農村人口仍然居住在農村,大部分農民仍以從農業生產,從農產品的交易中獲得養家生存的收入。
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數是農民,進城打工的機會很少,拖家帶口也不方便,在農村從事種養殖收入也不低,家庭生活也完整安定。他們就業、生活都在農村。為農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卻享受不到城市現代化的舒適。建設衛星鎮方便農民生產、生活是他們求之已久的愿望。
盡管城市對農村青年的吸引力很大,大部分青年去城市打工已安家。實際情況中由于城市就業的困難,工資待遇不高,生活費用支出大,高
房價更讓他們難以承受,加之城市固有的缺陷。有少數有志青年最終選擇回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或季節性出外打工,居住在農村。但是他們對城市的優越性深有體會,難以忘懷。衛星鎮的建設使他們即可以保留農村生活的優越性又可以享受城市設施帶來的方便舒適。安心小鎮生活的幸福感。
衛星鎮可以成為農產品生產、交易、加工的基地還可以帶動工業,農業園區產業的發展,激活生態農業、科技農業,反之促進小鎮人口的集聚,真正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基地。
2、衛星鎮是改變農村面貌的根本出路。
新農村建設是我們多少年的夢想,現實的農村面貌和縣城鎮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生產力的落后,農民收入低和村專居住的分散以及農民進城打工居住,造成農村人口的減少等原因,新農村建設的路越走越窄。隨著縣域經濟的強大,財政收入的增加縣級財政有能力拿出專項資金建設衛星鎮。還可以向國家、省、市申請建設補助。
衛星鎮的建設先從
規劃入手,起點不能低。按照田園城市、循環、低碳、綠色城市的標準,建成即有現代化功能,又有地方特色,方便農民居住的特色鎮。盡管我們整個地域缺少大范圍山水,自然環境優良的地方,但是小范圍還是很多的。這些不僅是農業生產,旅游觀光,居住生活的好地方,再加上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學校、醫院、幼兒園、養老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更主要的是建設適宜農民居住的現代化
住宅,讓農民房屋的壽命也可以達到70年以上。不要讓農民的房屋10年20年大修翻建,浪費資金。在衛星鎮還可以規劃
房地產市場項目,優先在本地
投資者建住宅,吸引城市和外來人口居住。政府還要把
保障房健在鎮里。方便低保戶,外來打工人的居住。居住的現代化是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提高農業生活水平的重要部分。這樣現代化又有特色的小鎮肯定也是部分城市居民追求的居住環境,這樣的小鎮在也不足為怪。
3、建設衛星鎮聚居人口,促進人口的合理布局,是城鎮協調發展的百年大計。
隨著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減少,留在農村的人口居住分散,更需要集聚人口居住在鎮。人口集聚才能形成產業及集聚。如果在全國戶籍放開,社會保障的差距縮小甚至取消的情況下,勞動力流動性加大,各個地方又開始形成對勞動力的競爭。及早的建設衛星鎮,讓本地農民安居樂業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在農民收入低,在城市沒有接納能力時,盲目的讓農民棄地入城,就會形成拉美國家城市大面積的的貧民窟。不僅不能消除農民的貧困,又增加了整個社會動蕩的不穩定因素。所以建設衛星鎮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百年大計,是城市化一旦出現危機的防洪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