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福馬彥平強調堅定不移推進古城保護修復
發布時間:2015-08-22 來源:大同日報 編輯:郭瑞瑞
摘要:“古都情結扎根于每個
大同人心靈深處,重振古都雄風,煥發名城活力,是大家共同的夙愿,也是市委、市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標和方向。作為大同發展的‘接棒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完成未竟的事業。市委、市政府將繼續推動古城保護和
建設,大力解決‘卡脖子’
工程,全力加快‘半拉子’工程,盡力做好事關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民生工程,用經濟思維和
市場意識,讓古城形象塑起來,讓古城魅力活起來,讓古
城市場火起來,成為撬動大同產業轉型的重要動力,真正讓古城保護與建設帶給大同百姓實實在在的利益。”昨日,市委書記張吉福,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馬彥平就古城保護與修復工作現場辦公時如是強調。
昨日上午,張吉福、馬彥平率城區、市
規劃局、文物局、園林局、房管局、國土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穿過寓意著“同心”的和陽門登上東城墻,沿著古城一路行來,沿途詳細了解古城保護和建設情況。聯通公司所屬郵電大樓東廳、配電樓以及聯通公司辦公樓局部均在西城墻修復位置上,由于新樓建設未啟動,又要保證聯通業務正常運行,一直未能搬遷,致使西城墻無法施工合攏。張吉福、馬彥平一行來到西城墻斷口處,向規劃部門、聯通公司詳細詢問情況,希望聯通公司積極溝通配合,妥善解決搬遷,為西城墻合攏讓路,并到西城墻合攏的“卡脖子”工程云中路東側的聯通公司新大樓用地處,查看現場情況,并提出明確要求。位于平城街道路紅線內的宇鑫大廈,嚴重影響著道路和北城墻護城河的建設實施。在這里,張吉福、馬彥平仔細討論研究解決方案,要求規劃等部門在最低限度影響住戶利益的前提下,解決好宇鑫大廈的問題。
當了解到古城內的鐘樓和太平樓還沒有修復時,張吉福、馬彥平一行來到兩處規劃用地,實地查看情況,現場聽取匯報。張吉福表示,四座街樓是古城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如不修復,將成為古城大肌理永久的遺憾,今年一定要在原址啟動鐘樓和太平樓復建工程,要求規劃、文物等部門盡快完善建設方案,力爭早日開工,再現“晨鐘暮鼓”之景!
加快古城棚戶區改造,改善古城內居民
住房條件,是張吉福、馬彥平關心的重大問題,現場辦公中,他們一行先后到東油店街危舊平房12號院、10號院,走進住戶家中,詳細了解群眾生活,了解群眾住房困難。當得知群眾盼早拆遷、住
新房的愿望后,立即安排相關部門,要加快古城保護安置房建設和安置速度,必須做到“房等人,而不是人等房”,讓大同人民共同受益,共享大同古城保護和建設的成果。針對古城保護中最敏感的拆遷問題,他們指出,要感謝人民群眾對古
城建設中作出的貢獻。目前古城內仍有不少危舊住房,老百姓居住條件、生活環境較差,大家都盼著早拆遷、住新房。因此,我們要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眾利益為導向抓好古城拆遷,把拆遷與城中村改造和改善百姓生活需要結合起來,加快古城的拆遷改造,加快城中村的拆遷改造,做到嚴重影響百姓生活的立即拆,百姓期盼的盡快拆,讓老百姓徹底告別棚戶區。在拆遷改造過程中,要按照王儒林書記在
太原調研城中村改造時的講話精神,堅持三個結合,即拆遷要與改善百姓生活相結合、拆遷要與反腐倡廉相結合、拆遷要與打黑除惡相結合,做到廉潔拆遷,拆出公平、拆出和諧,絕不能與老百姓越拆心越遠。
現場辦公后,張吉福、馬彥平在和陽美術館組織召開辦公會議,詳細聽取了市規劃、文物、房管、國土、財政等相關部門及城區關于古城建設的情況匯報,并對古城保護和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逐一梳理,認真研究解決方案。會上,張吉福首先對大同城市建設給予高度評價。他說,大同的城市建設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整個古城大的布局、大的肌理均有歷史依據,特別是文物保護、留住文脈的理念,為大同古城的整體保護與修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短短幾年間,城市發生了很大變化,積累了不少經驗,而且在古城保護與建設中鍛煉出一支過硬的城建干部隊伍。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為城市建設打下良好基礎的老領導,向為城市建設付出辛勤與汗水的廣大城建工作者,向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大同人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張吉福指出,我市的城市建設大體分為三大塊,即古城、新區及包括棚戶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在內的其他區域。這三大板塊,總體要有一個統一的建設規劃,包括功能的劃分、基礎設施的提升、公共服務的規劃、商業組團的布局,都要統籌兼顧,統一規劃,一體推進。就當前而言,推進的重點就是古城和新區。
在談到古城保護與建設時,張吉福強調,要充分認識繼續推進古城保護的重大意義。他說,古城是歷史的記憶,承載著曾經的榮耀,寄托著未來的希望。古都情結扎根于每個大同人心靈深處,推進古城保護與修復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夙愿。作為市委、政府,就是要順應群眾期盼,繼續深入推進古城建設。關于古城保護與建設,市委、市政府態度上堅決,要上下同心,堅定不移地搞下去,態度絕不含糊,古城絕不能形成爛尾工程!古城保護要堅持整體保護、重點修復、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體現歷史的深度、文化的脈絡、古都的靈魂。要正確把握古城保護和建設中留、修、建的關系。“留”就是能留的要留住,有文物價值和文化標志的要留,有歷史記憶的也要留,包括民國的、五六十年代的,只要有歷史價值、能在大同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記憶的,都要適當保留。“修”就是修舊如舊,補缺添失,要多留遺產,少留遺憾。“建”是要考慮居住、旅游等功能要素,結合古城旅游開發,新建一些附建工程。
在談到古城旅游開發時,張吉福指出,古城保護和建設不僅是個形象問題、產業發展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民生問題。大同古城有完整的里坊格局、城墻遺址,古城內寺廟林立,歷史遺存眾多,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府城,其歷史、文化、旅游、開發價值都是巨大的。在加大古城保護與修復的同時,必須要做到保護、修復、管理、開發統籌考慮,要深入挖掘古城的歷史、文化、旅游、開發等綜合價值,用經濟思維和市場意識,深入挖掘,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揮出來。要扭轉外界對“煤都”的單一印象,強化歷史文化名城符號,加大天藍氣爽、美麗城市形象的宣傳,讓外界深入了解大同,感受古城魅力。通過市場化運作,加大古城旅游開發,真正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成為大同繼煤炭資源之后的又一大資源“富礦”,成為撬動大同產業轉型的重要動力,真正讓古城保護與建設帶給大同百姓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談到盤活古城資源時,張吉福強調,古城保護和建設要用金融創新的意識,重點圍繞“從哪兒來錢?從哪兒賺錢?老百姓日子怎么過?”三件事來思考研究,要綜合考慮古城的投入與產出,加大市場化運作,盤活古城存量資源,變資源為資本,讓古城動起來、活起來。要統籌考慮宜居、宜業、旅游、滾動開發等因素,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在古城保護與修復整體規劃未批復的情況下,拿出規劃導則,列出工程計劃、按照時間、
進度、誰負責、誰實施,一項一項分解下去,一個一個推進落實。
針對現場辦公中發現的問題,張吉福強調,接下來,各級各部門要加強領導,加大力度,嚴密組織,搶抓時間,全力推進古城保護與修復各項工程。西城墻合攏要迅速按照規劃方案,盡快做好溝通協調,加緊推進聯通大樓的搬遷,加快合攏進度;南城墻帶狀公園要加緊建設;護城河要抓緊時間修,特別是北城墻護城河,要充分論證,盡快敲定技術方案,最終實現護城河蓄水、河道貫通的目標;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安置房建設速度,確保群眾盡快入住;要盡快完善方案,盡早啟動鐘樓和太平樓的復建,完整還原古城風貌,重現古城盛景;古城的市場化運作意見要盡快拿出來。
張吉福最后強調,古城保護與修復是事關我們每個大同人的大事。全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頭振奮精神,動起來,干起來,要在干中檢驗實績,在干中改進作風,在干中考驗干部,樹立“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導向,形成崇尚實干的好的風尚。正如古城四個城門名字所蘊含的那樣,同心、同德、同律、同力,希望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把古城保護好、修復好、運營好,重展古城風貌,重塑大同形象,讓全市人民共享古城保護與建設的成果。
馬彥平在會上要求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張吉福同志關于古城保護與修復的講話精神,將其作為當前古城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結合本職工作,提升認識,提升工作品質。他強調,當前,要明確任務,盯緊事項,抓好工作落實。各有關部門要根據項目所需,細化任務,突出抓好會議議定的工程項目建設。要本著夠用、實用、管用的原則,在積極、超前、切實可用的前提下,切實抓好古城保護中的拆遷問題,為群眾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要抓好資金、
政策、房源、組織等配套配合,為推進相關工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馬彥平指出,城市建設不僅事關民生、事關城市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多方面的利益。我們要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該完善的完善,該繼續的繼續,把大事、難事變成細事、小事,做到具體事情具體落實。各級各部門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勇挑重擔,多方收集民意,把古城保護與修復作為富民強市的產業載體,切實解決好老百姓關注的問題,讓他們盡可能過得舒心,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生活水平。
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郜向華,副市長劉振國、楊勤榮參加現場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