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金回籠欲望強烈的刺激下,更多“打擦邊球”的營銷手段開始大行其道。日前,上海某地產網站推出會員優惠卡,持卡人可享受到部分在售樓盤給予該網站會員的獨家購房優惠。其中,寶山一項目因尚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就參加該活動,被上海寶山區房管局調查。
據了解,該網站針對上述樓盤推出的白金卡優惠是:只要付2萬元手續費就可以享受總價4萬元的優惠,并可以在開盤當天優先選房。由于該盤尚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實際上違反了相關規定,即未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住房項目,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以認購、預訂、排號、發放VIP卡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取或變相收取定金、預訂款等性質的費用。
對此,上述項目負責人對本報表示,項目嚴格按照國家法規,并沒有在預售證取得前收取客戶任何形式的款項;所謂的白金卡是網站的商業行為,而且他們這種商業模式已經運行了一年。所有的錢款都是由網站收取,收據也由網站出具。在他看來,與該網站的合作只是一種“團購”的營銷探索。
不過,包括上海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方晨在內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開發商在未取得預售證的前提下通過第三方發放白金卡還是違背了有關規定。與此同時,第三方是否有收費的權利,也遭到質疑。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許多大膽的營銷模式可能會因觸碰到政策底線而引來爭議,因此新的營銷手段最終有多少能在市場中立足,還有待觀察。
王巍立指出,本輪宏觀調控的時間已經長達13個月,市場的成交量和價格并未比2008年更差,但針對淡市營銷,各家機構和開發商肯定都會推出相應的營銷新手段。至于“網絡優惠團購模式”,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多了一種選擇方式,如果真的可以得到實在的優惠,則應該大力倡導。但對于網站營運方通過出售購房卡的方式參與項目銷售的行為,則必須參照目前的法律法規,如果存在相抵觸的狀況,應該予以叫停。“同時我們也呼吁廣大的購房群體熟悉目前的樓市政策,價格優惠固然吸引人,但盲目參與團購,可能還是會遭遇樓盤明降暗升的狀況。”
上一篇: 7.74萬公頃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以發布
下一篇:我市建筑業管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