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記者從首屆“中國責任地產TOP100”發布會上獲悉,百強房企中有七成未參與保障房建設,此外,企業不重視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的情況依然普遍。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從全國6萬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中通過終評得出百強排名,并發布了《中國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報告》。
《報告》顯示,房地產企業參建保障房的整體情況并不樂觀。百強名單中僅有30家在2007年至2010年間參與保障房建設,排名前十的企業全部參與,其他70家房企未參建。
對于七成房企缺席保障房建設,本次課題組副組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解釋,過去保障房建設并未從社會責任角度要求企業參建,隨著今年保障房建設規模逐漸增加,已有更多企業參建,相信明年的成績會明顯進步。
參與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并公布了在建面積的有18家企業,排在前十名的企業中,有8家公布的建設總面積占公布企業總面積的43.63%。
開發商不賺錢零利潤、承擔起提供保障房的責任、讓大多數老百姓能立刻買得起房等”,陳淮指出,這些要求和房地產企業客觀愿意、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比較大的差距,不應該對開發商“打土豪、分田地”。
本次課題組組長之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表示,目前房企承受很多輿論指責,主要是其社會責任沒有明確邊界,其中很多是政府應承擔的責任,不應該全部推給房企。
這是本次報告的部分摘要
1 公開數據不足
“很多企業公開的數據非常少,100項調查里可填報的資料不到20項。”文林峰指出,超過60%的房企只能找到40項以下的公開信息。
據介紹,課題組尋找數據的來源有四個途徑: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上市公司財務年報、企業官網以及一些房企主動填報數據。
報告顯示,企業普遍不重視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百強房企中有47家企業沒有發布報告,僅有少數企業披露了負面信息。
課題組以企業納稅占營業額比例計算社會貢獻得分,一些中小企業受益進入排名。
2 很多上市房企不分紅
在百強房地產企業10項一級指標的得分中,“特別評價”和“消費者”兩項一級指標得分最高,而節能環保和社會貢獻得分最低。
“消費者評價高,這可能跟人們平常的感受不太一樣。”文林峰表示,由于此塊由企業填報,“房企都填得非常好,我們也找不到負面的信息”。
“但是總體來看企業在節能、環保、綠色、低碳這方面做得普遍不足,另外對社會貢獻這方面表現也相對薄弱,很多上市公司多年不進行分紅,這個也是對股東不負責任的表現”。
中小企業排名靠前成“黑馬”?這次報告出爐的榜單,引起了人們的強烈爭議。
上一篇:太原十二院城住宅項目 榮膺中國地產界諾貝爾獎
下一篇:中外史那些溫情拆遷 讓拆遷者心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