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史那些溫情拆遷 讓拆遷者心暖如春 (2)
2011-06-28 來源:0352房網 編輯:狄海霞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東坡任杭州知府,調查得知運河兩岸竟有幾百戶居民過界占地,建了上千間房屋。依法據理,這些違章建筑都要拆光,但蘇東坡在調研后,竟和居民商量了一個“各退一步”的辦法:“可以不拆你的房子,但各戶可稍退‘丈尺’,留出建設運河工程必須的占地區域,然后各家根據所占面積交租錢,政府用這筆錢作為河堤維修費。”
“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此“不擺架子、不耍官威”的拆遷智慧,不僅讓百姓的違章房保住了,政府也有了治理河岸的錢,最后是兩全其美。
后來皇帝威廉一世和那個磨坊主都歸天了,小磨坊主經濟拮據,想把磨坊給賣給威廉二世,于是給威廉二世寫了封信。威廉二世給他回信:“我親愛的鄰居,來信已閱,這間磨坊已經成為德國司法獨立之象征,理當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至于你的經濟困難,我派人送去3000馬克,請務必收下。你的鄰居:威廉二世。”
于是,這座磨坊被德國政府永久性的保留下來,每年游客絡繹不絕,于是,一句“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從此在全世界廣為傳頌,不斷地給后人講述著一個“民權、法治”的故事。
古代的拆遷如此“懷柔”,不失為“和諧拆遷”的范例,是現代官府學習的典范。
上一篇:責任地產榜單出爐 百強房企七成缺席保障房建設
下一篇:政府集資建別墅 農民受苦 耕地“變身”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