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國土房管系統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未來五年,天津市將進一步完善“發放三種補貼、建設三種住房”,保障性住房80%以上要分布在外環線以內的中心城區。擴大保障房群眾受益面,實現覆蓋35%的城鎮家庭,讓天津市保障房建設規模、政策覆蓋面、受益戶數等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根據天津市住房保障規劃,今后5年保障性住房在空間布局上,要充分考慮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成本、生活成本,盡量滿足居民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需要,保障性住房80%以上要分布在外環線以內的中心城區。在土地供應上,本著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優先保證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應。在設施配套和環境建設上,要確保水電氣熱等配套設施與住房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做到外檐色彩、立面效果、景觀綠化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建成整潔有序優美的新社區。
為滿足群眾的基本居住需求,天津市今后還將重點在小空間里做大文章,提高出房率,用好每一平方米,突出經濟實用特色。為此,天津市專門研究制定了公共租賃住房設計規范,明確了房型設計標準和相關配置指標。比如,進入房廳的門不能開在中間,避免把房廳變成通道,造成空間浪費。再比如,做好房型潛伏設計,必要時可兩套合一套,為今后改善住房條件預留空間。
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天津市已新建保障性住房4005萬平方米,56.5萬套,發放租房補貼8.5萬戶。政府投入資金約323億元,供應土地約1800公頃,累計有45萬戶困難家庭享受了住房保障。到2015年,將累計為83萬戶家庭提供住房保障,覆蓋35%的城鎮家庭,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有保障。
未來五年,天津市將進一步健全住房保障長效管理機制,通過信息共享,提高準入審核的準確性。通過將違規行為納入個人征信,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強化社會監督,健全退出機制,搭建“人、地、房”的統一數據平臺,實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