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當各種團購蜂擁而上的同時,房子也加入了團購大軍,成為其中的一員。對于團購買房,有市民熱衷,也有市民認為其首付過高,而采取觀望態(tài)度。
哈埠樓市刮起“團購風”每平方米最少省1500元
據記者了解,英倫名邸的“團購”是針對社會上的散客,開發(fā)商更青睞于與某些金融、大企業(yè)進行單位團購的合作意向。 5月中旬,在哈市某大型企業(yè)單位內貼出了一張“團購通知”,凡是在該單位工作三年以上的正式職工及其直系親屬,均可以起價5380元 /平方米的價格(樓層加價為每層每平米30元)購買松北松浦觀江國際的商品房,而該樓盤建好后起價為6700元 /平方米。房源使用面積從41平方米—130多平方米不等。記者獲悉,這是該單位今年內第二次組織“團購買房”,不少員工都很動心。
6月19日,英倫名邸國際社區(qū)舉行第三季團購選房活動,一位置業(yè)顧問介紹,此次團購活動起價為 5980元 /平方米,均價為 6700元/平方米,少量特惠房源再送8000元購房代金券,可直接沖抵房款。據悉,從今年 4月8日起,英倫名邸就推出“2011春季團購鉅獻”大型回饋活動,當時團購起價為 5880元 /平方米。
記者了解到,位于南崗區(qū)哈平路 160號的學院新城小區(qū)面向哈市部分醫(yī)療機構職工進行內部團購,一位知情者說:“只有是醫(yī)大一院、醫(yī)大二院等醫(yī)療機構的職工才能團購,團購價格為每平方米4000多元,而目前該樓盤最低價為 5700元 /平方米。”
“團購”不完全等于“內部認購”
團購,是指“團體采購”,就是一群消費者聚集資金,以此加大與商家的談判能力,以求得最優(yōu)的價格。“團購房”即團體購置的住房,目的是解決廣大購房者購房意愿,使開發(fā)商能讓利于團購者。
團購分為單位團購和社會散客團購。單位團購是指,開發(fā)商為了盡快讓資金回流,尋找大型單位,讓其成為開發(fā)商和購房者之間搭建團購的橋梁。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社會散客團購,只要團購人數達到一定數量,這些散客就可享受優(yōu)惠。
從項目許可證方面看,團購分為兩種,一種是開發(fā)商在已獲得《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的團購。另一種是許多開發(fā)商在沒有獲得《預售許可證》等有關證件之前,在小范圍內推出的一種銷售方式,是一種非公開化的操作模式。目前社會上所說的“內部認購”實際上就屬于這種情況。
急于回籠資金開發(fā)商需要團購
自“國八條”出臺以來,哈埠許多購房者出現了觀望情緒。而對于開發(fā)商來說,趁著回暖時機,采取一切方式快銷才是硬道理。因此要實現這點,“團購”就成了銷售良方。通過大批的團購客戶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公司也可以最快的速度回籠資金,同時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今后,也許會有更多的開發(fā)商加入到‘團購’售房的隊伍中來。”一位從事多年房地產交易的某樓盤置業(yè)顧問告訴記者。
開發(fā)商以團購售房,這與所開發(fā)的地塊、自身的資金流,對市場前景、價格預期等都有關。國八條、限購令、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等政策的影響下,一些開發(fā)商急于資金回流,就必然會采取多種促銷方式售房,團購無疑是售房量最大,資金回籠并提升知名度最快的方式。
市民態(tài)度:有人熱衷有人觀望
與熱衷“團購”買房的市民相比,黃先生則持另一種觀點。他認為,如果是購買首套住房,團購房要求先期交納40%—50%的首付款,而購買商品房在銀行辦理貸款首付款只需交納30%,首付比例過高不說,購房者還要承擔意外風險。
對于團購住房這種現象,業(yè)內人士認為,“團購房”確實可以讓老百姓得到實惠,但也存在較大風險,尤其是團購期房。
記者在英倫名邸售樓處了解到,樓盤繼 4月份推出“2011首季大型團購活動鉅獻”之后,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近百套房源全部售罄。在 5月 29日團購活動第二季選房銷售現場,參加選房的 100多名置業(yè)者已經擠滿了整個售樓處,在僅 2個小時的時間內,限量推出的 60套左右房源全部被搶購一空。6月19日最后推出的 100余套特惠房源在不到 4小時的時間內全部被搶空。#p#副標題#e#
團購未必帶來樓市拐點
“團購房”多了,是否意味著它是否會成為房價下降的一個臺階,帶來樓市拐點?
業(yè)內人士說:“雖然從價格上看,團購比零散客戶購買價格便宜,但是差距并不懸殊。從目前哈市購房者情況來看,參加團購的客戶通常是早就打算購房的人群,團購只是一個催化劑,并不是決定因素。”
某開發(fā)公司置業(yè)顧問認為,雖然今年哈埠樓市與往年相比較平淡,但從整體來看,目前開發(fā)商采取比團購或許只是應對當前市場的應急措施。認為今后哈埠樓市將出現拐點的說法言之過早。
從目前哈市房源價格來看,樓市整體價格絲毫未現降價趨勢,現在所說的團購還未形成市場常態(tài),無法代表真正意義上的樓盤降價,關鍵還要看市場走向和公司的營銷策略的變化,很難一概而論。
團購有風險《協議》別忽視
業(yè)內人士也提醒廣大購房者,在與開發(fā)商簽訂《認購協議》、《團購協議》的時候,一定要將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寫入協議中,如商品房的位置、樓層、總面積、單價、總價、簽訂正式預售合同的時間等,如該協議具有上述條款,就對雙方當事人發(fā)生法律效力。
哈爾濱市某單位職工告訴記者:“幾年前,單位組織團購西典家園的房子,當時每平方米售價低于市場價千元左右,許多職工紛紛購買。然而在建房過程中,隨著成本的不斷提高和開發(fā)地段房價不斷上漲,開發(fā)商提出讓團購者每戶再多交幾萬元,否則就不交房。”開發(fā)商說變就變,讓團購者吃盡苦頭。
無獨有偶,2009年,東方莫斯科小區(qū)以起價2000元 /平方米左右的價格組織團購,參與買房的人很多。但讓購房者沒想到的是,其因未辦理《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不具備《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而被叫停。
記者預測:未來團購更實惠
從今年限購之后,樓市的反應一直不好,成交量也一直不理想,更有消息稱下半年樓市將迎來新一輪的調控。
開發(fā)商在宏觀調控的影響下,銷量不好是事實,這成了一種窘態(tài)。大量資金無法回籠,后期開發(fā)無法繼續(xù)。開發(fā)商在膠著中把希望寄托到了新的銷售模式———團購。
隨著團購的火速發(fā)展,更多的開發(fā)商會加入進來,相信在未來的團購買房中,這一形式將會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實惠化。
當前樓市,大的開發(fā)商“壟斷”了優(yōu)勢地段以及優(yōu)勢人群,本地的一些中小開發(fā)商要求生存,資金很重要。通過團購,開發(fā)商可以給出一定量的優(yōu)惠換來大銷量,借此回籠資金。尤其是一些中小開發(fā)商更是視回籠資金為重中之重。不僅如此,團購的意義還在于避免由于大規(guī)模囤房導致后期大幅降價。
但由于團購之中能體現的利潤與購房者對房價的預期值相差尚遠,很多市民依然選擇觀望,團購的市場還在若隱若現中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