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房地產市場蕭條落幕之際,依靠賣地換取巨額業績收入的簡單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與復制。當各種新興產業開始替代房地產市場發展成為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增長路徑之時,房價的合理回歸,總算具備了充足的“縱向發展理由”。
過量的新增供應,讓2012年的房價走勢,可能在2011年的基礎上呈現下跌。瑞銀預測,2012年上半年,房價會繼續下跌5%~20%,由于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趨勢不被看好,2012年國內房地產股的估值也許會再創新低。
新增供應超樓市需求
1月10日舉行的 “2012中國地產新視角高峰論壇”上,任志強、劉曉光和黃怒波等地產大佬紛紛亮出觀點,認為降價是2012年房地產市場大勢所趨,爭論的焦點也僅限于降幅多少而已。其中,黃怒波最為悲觀,認為房價降幅甚至將高達30%。
同時,近日瑞銀大中華研討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2012年度,全國商品住宅的供應或超出需求20%~40%左右。根據瑞銀的估算,只有當新增供應降低28%,市場才能重新回到平衡狀態。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2187.02萬平方米,增長19.1%,但同期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僅為1211.7萬平方米。
大佬集體看跌2012年樓市
1月10日,首創集團總裁劉曉光就在“2012中國地產新視角高峰論壇”上公開表示,今年的房價會有下浮的可能性,但并不會出現暴跌,跌幅應該在“百分之十幾”。在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新增供應仍處于高位的2012年,雖然開發商還不至于遭遇大面積洗牌,但房價下跌似乎已成為業內共識。
劉曉光的觀點得到了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的贊同,他認為,如果今年GDP增幅達到7.5%,那么房價降幅將達到20%。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認為,“2012年房價會有下調,但是肯定不會是大幅下調,因為政策收緊的極限已經到來,現在開始慢慢回調。”
相比之下,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更悲觀。他認為,盡管信貸調控措施可能會改變,但本輪樓市調控不會停止,因此房價降幅應該在30%。范小沖同時表示,二、三線城市房價不會出現較大的滑坡,但總體而言,不排除個別現金流非常緊張的項目為了活命,房價出現“跳水”。
深度調控仍難止房價下跌
另外,令人擔憂的開發商資金鏈問題,在華遠地產總裁任志強看來,并沒到最糟糕的時候,2011年開發商的開發資金和到位資金的比例是1:1.78,僅比2009年略低。他認為,房地產沒有媒體說得那么悲觀,但在現有政策下,今年的開發商土地購置量仍將呈現下降趨勢,并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內的十大典型城市平均銷存比已經達到14.4,已經達到了兩年內的新高,呈現迅速上升勢頭。而包括杭州、南京在內的典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快速上漲,由1月的6.0上升到12月的15.3。
在市場去庫存嚴峻的情況下,超過常規需求的新增供應,顯然會讓未來的市場更加趨于悲觀。根據預測,今年的新增商品住房供應將達到11.13億平方米,比去年的10.3億平方米更高,但市場需求量據預測僅為8.04億平方米。
開發商流動性趨于緊致
瑞銀執行董事李智穎由此認為,遠遠超過需求的供應,對市場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目前尚不明朗的政策,成為令房價下跌的最主要因素。但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說,上述新開工的數據,包括了保障房。只是,排除掉保障房,以目前的銷售量來看,新增供應確實比較大。
只是過量的新增供應存在種種不確定性。上海同策咨詢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張宏偉說,市場成交的低迷,會令開發商放慢施工速度。而薛建雄則認為,當銀根放松,或者樓市調控政策放松時,暫時大于目前銷售的實際供應會被市場釋放的巨大需求所吸納,重新產生供不應求的現象。
在銷售放慢的背景下,開發商的流動性有可能進一步趨緊。瑞銀認為,如果2012年的銷售同比下降30%,大部分公司都會遇到現金流壓力。而由于土地出讓收入的下滑,土地增值稅的清算速度會加快。因此,瑞銀并不看好內地房地產股2012年的盈利,稱整體估值將創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