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早在大城市限價令剛出的時候我就有過兩個判斷,一個是這種政策不會有太大作用;另一個是地價飆升是普遍現象,大城市的限購令之后,必然使得二三線城市房價暴漲,然后是其他中小城市。前一個預言不知道準不準,至少算不上落空,而后一個預言看來有可能實現。
幾個大城市出臺商品房限購令之后,房價到底是升是降很難說。從表面上看,似乎并未有所下降,至少您去問中介的話肯定不會。但很多人說實際上是下降了,而且基本是有價無市的狀態,成交量比較低。無論怎樣,這個限購在官方看來還是有效的,所以近日新聞上說,“與國務院要求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執行限購的政策同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開始調查分析部分二三線城市和中小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成因,并據此草擬新一輪的限購城市的名單。”
其實一個具有基本邏輯能力的人做出這樣的預言不是難事,主要的依據無非是以下幾個事實。
首先,通貨膨脹推動了房地產的過熱。這就不用說了,到底有多少超發的貨幣,到現在我們也沒有個準確的概念,東西一天比一天貴則是事實。其次,透支發展讓很多地方不能承受。除了當時賣地的收入之外,很多地方政府從銀行的借貸是用未來土地增值作為抵押條件,從而在銀行得到大筆貸款的。限購要是真能導致房地產價格下降,必然會危及還貸的能力。
第三,房價上漲的大背景是地方政府需要土地財政來支撐發展。地方政府自從兩稅制之后財權減少而事權增加,責任沒少但錢少了很多,土地財政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雖說中央打算開征房產稅用以替代土地財政,但我們也知道,這種稅不但地方政府因為難度太大不太想開征,而且由于是直接稅,等于要老百姓自己繳納,遇到的民間阻力不會小,很可能會造成社會不穩定。這個大環境沒有改變,房價回落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上述這些大背景沒有一個有所改變,限購到底會不會起作用實在是難說,但大城市由于控制力尚可,可能有些效果會顯現出來,資金的流向會蔓延到中小城市、二三線城市則是必然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資金總要找到保值與增值的出路。綜合各渠道信息可知,各地的房地產這兩年都呈現出普漲的態勢,別說二三線城市了,就是很多縣城都已經至少達到了翻番的程度。難道將來需要全國都限購么?
哪怕是全國限購,都未必能達到目的,而且更可能的情況是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如果真的想讓居者有其屋,并且不讓房價飆升的話,現有的稅制、招拍掛機制、貨幣政策與產權制度都必須徹底改革,否則限購政策只能是飲鴆止渴。
如果真的不能改變限購這種大環境,看來全國限購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可這個政策本身與城市化的大趨勢又相違背,原本戶口制度就是分割城鄉的天塹,如果再有這種大面積的限購令,等于再次使得城市化成為泡影,并且阻礙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動與定居,使得更多的人只能被城市剝奪,而不能享受其所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