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式傳統建筑因其構建華麗、大氣磅礴而聞名于世,是人類建筑史上舉足輕重的瑰寶。今天,我們從傳統建筑的屋頂談起,且看屋頂如何體現華夏文明氤氳出的美感。傳統建筑的屋頂,從大體上講,分為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等。
咨詢電話:400 876 0352 轉 0233

廡殿頂
又稱「四阿頂」或「五脊殿」,是傳統建筑中屋頂規格最高的。廡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一說戧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

中國最高形制的宮殿——太和殿,屋頂形制便使用了重檐廡殿頂
廡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

代王府中的重檐廡殿頂形制
在明清時廡殿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時和日本也見于佛寺建筑,二重檐廡殿頂是古代建筑形制之巔,無敢出其右者。
歇山頂
又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

天安門重檐歇山頂形制

代王府重檐歇山頂形制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棱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懸山頂
又名「不廈兩頭造」、「挑山」、「出山」,是東亞一般建筑中的屋頂表現形式。

被梁思成先生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的山西五臺山佛光寺,主體建筑都采用了懸山頂。
懸山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懸山建筑不僅有前后檐,而且兩端還有與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兩山部分便處于懸空狀態,因此得名。

紫云華城項目中的懸山頂形制
紫云華城府院里坊區的屋頂,采用王府規制中常用的懸山頂,呼應代王府的廡殿頂和歇山頂,形成跌宕起伏的建筑華章,彰顯王府氣度。同時,紫云華城在屋面的打造上,采用了頗具大同特色的前坡長、后坡短的特點,融入了古城醇厚樸實的審美風格,呼應居者的品格。
跌宕起伏的建筑華章
一座城市,應當有只屬于自己的印記,就像故宮之于北京,就像宏大而巍峨的古城,之于大同。值得一提的是,晉商聯盟·紫云華城,在LOGO方面的設計靈感亦正是來源于由代王府屋頂組成的建筑結構——重檐廡殿頂。

紫云華城LOGO中的屋頂形制運用
紫云華城所希望實現的,不僅僅是對重點建筑的重現,更是希望通過旅游、居住、消費等多維度的整合,將大同古城千百年來繁華景象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

正是基于這樣的初衷,位于代王府畔的首期新中式府院大宅“仁和坊”已問世,延續大同傳統建筑肌理,融合當代家族的居住習慣,于古城心脈之處,匠造一座盛世的藏品,期待您到代王府中親臨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