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都,文化名城。
《山海經》中的古平國。湯封同姓,代子立國,北魏帝都,遼金陪都,明清重鎮……“胡服騎射,武靈王雄絕一代;漢章典制,孝文帝惠播四方。琵琶囀囀,王嬙標和親之策;箜篌采采,蕭綽理鳳臺之章。” 所謂文化,“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建筑和園林,也不外如是。
一旦失去文化,就沒有了深遠的美感和厚重的靈魂。
于是,我們就有了天和城。
一座弘揚“天地人和、和合之道”的人文之城……
《道德經》云:“不如守中”。 《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天和城以這種傳統文化內涵為設計風格,以“中和”為目標境界,拋棄單純的外在模仿與地方移植,通過揚棄式地繼承,將文化與居住、傳統與現代進行了完美的嫁接融和。
上風上水的地理區位、人文主題的新式園林、通透而人性化的戶型與層高,天和城以20萬平米的匠心營造、雍容典藏,承載華夏文脈,重拾和諧豐盈,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召喚著那曾經親切入骨的“和”文化,再度萌發、復興昌盛……
《周易正義》:“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
天和城位于御東開源橋頭,是目前距離高鐵站最近的房子。高鐵南站的建成,必將帶動區域地塊價值的一再走高。天和城的地利,得天獨厚,獨占鰲頭,元亨利貞,四德畢具。
2018年,是開啟本市交通新時代的紀始元年。開源橋通車,蝶式立交疏通南城動脈,極大改善交通路況。駐足屹立橋頭的天和城,我們正親眼見證一座城市新地標的誕生。
南眺高速口,北望火車站,東達飛機場,西通礦務局;左鄰高鐵南站,右倚開源立交,市內僅有的兩條快速路匯合于此,用“四通八達”來形容天和城出行之便,絲毫不爽。
天和城東面的文興路,薈萃商場、學校、醫院、車站等一眾生活配套;南面東西走向的開源街,得益于城市門戶高鐵南站的崛起,更將成為“往來不遜南環路、繁庶更勝迎賓街”的和美之地。
天和城地形方正圓滿,北高南低,合乎《陽宅十書》中的“后高前下,多足牛馬”之說;園內多治水道池塘,又如《博山篇·論水》中所說:“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彎環曲折,水格之貴。”
東部景觀組團以“道法自然”的道家文化為主題。入口處的“天門開闔”景點,三生萬物、綿綿若存;中心位置為“玄覽亭”,外圓內方、知雄守雌。
中央景觀組團以儒家文化為主題。傳習池、近思池碧波蕩漾、綠植如蓋;中和亭廊端莊素雅、濃縮古今。
西部景觀組團遙對云岡石窟,以佛教文化為主題。一城山水,融冶一城禪味。靜心聆梵唱,六時俱吉祥。
其他四大組團,分別以琴、棋、書、畫為主題。風花雪月,梅蘭竹菊,各擅勝場,互相輝映,如星伴月,裝點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