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采煤沉陷區:到2020年65.5萬人將實現搬遷
發布時間:2014-06-03 來源:山西日報 編輯:木子
摘要:5月29日,山西新一輪采煤沉陷區治理正式啟動,8個鄉鎮被列為試點。治理工作將采取新模式、新機制,一年試點,六年推進,到2020年完成60多萬人搬遷,110多萬人所居危房維修加固,把2000多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區治理成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
2014年山西省啟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工程,采煤沉陷區治理是其中
投資最大的一項工程。2004年至2010年,國家在山西省實施了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沉陷區治理,治理面積1049平方公里,解決了當時嚴重受災群眾住有所居的問題。目前山西省尚有2000多平方公里沉陷區亟待治理,新一輪治理主要針對這些區域,共涉及1352個村,65.5萬人的搬遷和110多萬人所居危房的加固。
2014年全山西省選擇采煤沉陷受損較為嚴重的8個鄉鎮進行試點,分別是
太原市古交市嘉樂泉鄉、萬柏林區王封鄉,
大同市南郊區口泉鄉,忻州市原平市軒崗鎮、陽泉市盂縣路家村鎮,晉中市靈石縣兩渡鎮,臨汾市鄉寧縣西坡鎮,呂梁市孝義市柱濮鎮,涉及74個村、1.8萬戶4.6萬人的治理搬遷任務。試點鄉鎮將采取搬遷重建的方式治理,按戶均60平方米進行補助,每平方米造價2014元,戶均搬遷成本為12.08萬元,超出60平方米部分由個人以成本價購買。治理資金由國家和省級投資、市縣和企業配套及居民個人出資構成。
新一輪治理可以說是一次升級版,將采用新的模式和新的機制,可謂開啟了采煤沉陷區治理的2.0時代。治理工作將以鎮為實施主體和
建設單元,生產、生活、生態一起抓。與以往側重房屋建設有所不同,新一輪治理工作將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完善、生態恢復相統籌,開展綜合治理。
此次列入試點的8個鄉鎮將被賦予更大的自主權,同時推開擴權強鎮試點,以深化試點鄉鎮綜合改革推進采煤沉陷區治理。這些試點鄉鎮還將在產業結構
調整、新型產業培育等方面發力,通過綜合治理實現產業發展與環境承載相適宜、生活改善與生態保護相統一,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文明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