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年內完成市博物館3萬余件藏品數據錄入
發布時間:2015-05-25 來源:大同日報 編輯:晴天
摘要:相關媒體從
大同市文物局了解到,
大同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進入倒計時,目前,全市已完成了11家行業內文物收藏單位的普查任務,市文物普查辦正在組織力量加班加點對市博物館的藏品進行
數據登錄。
第一次
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之后,國家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又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大同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兩漢要塞、北魏都城、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歷朝歷代給大同留下了豐富的文物資源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價值珍貴、特色鮮明的眾多可移動文物,是大同市文化遺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普查的內容包括:1949年(含)以前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各時代重要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由博物館、紀念館收藏登記的1949年后的藏品;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范圍的作品;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
按照國家、省相關部門工作要求,大同市從2013年4月啟動這項工作,年底完成了對全市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的摸底調查,參與普查的國有單位共計3059家。截至2014年底,通過對行業外的21家文物收藏單位以及藏品的鑒定,最終確認有12家文物收藏單位的1000余件(套)藏品為文物。通過對全市12家行業內文物收藏單位的普查,到目前已有靈丘縣文物局、渾源縣文物局、新榮區文物旅游局等11家單位完成普查任務,并將文物數據審核完畢上傳至國家平臺。
2015年要完成對市博物館3萬余件(套)館藏品的普查數據登錄工作。由于市博物館的藏品占到全市可移動文物藏品總數的80%,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市文物普查辦從全市文物系統抽調了12名工作人員,與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一道開展工作。截至目前,市博物館已錄入文物數據11535件(套)。
值得一提的是,大同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在普查中發現了明清時期的經書142冊。其中,《大乘妙法蓮花經》七卷等部分經書屬于明《永樂北藏》,其余為清代雜經。《大乘妙法蓮花經》七卷是紙本,刻印于明永樂十八年。經折裝,每面五行,每行十七個字,字體秀麗,裝幀大方,是佛教罕見的《永樂北藏》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在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認定過程中,專家發現,1937年10月20日由日本東京國際情報社發行的《世界畫報》,主要向日本國內宣傳侵略中國的戰況,是日本侵略者侵華的實證;還發現了1939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大同煤礦期間掠奪煤炭資源時所使用過的測量儀,1964年郭沫若先生為悼念被日軍殘害的死難礦工的題詞。(來源于:大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