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2015年冬天,面對轉型發展任務艱巨、項目建設推進緩慢等問題,大同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以征收安置、項目手續辦理、招商引資、金融創新等為主要內容的“冬季行動”,以“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精神,打響了破解項目建設難題的決戰之役,開啟了振興大同的新篇章。
大項目支撐 新項目引領 好項目驅動
當春風吹來的時候,“冬季行動”積蓄的能量開始釋放。盡管乍暖還寒,但云中大地,到處已是項目建設的火熱戰場。
你看,在天鎮縣大梁山,中鐵十七局施工人員踩著還未完全消融的積雪,已經入場開挖大張高鐵控制性工程——大梁山隧道出口的第一個斜井;在位于古城清遠西街北側的新移動聯通大樓建設工地,已經忙碌了整整一個冬天的建設者們,依舊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砌筑大樓主體二次結構;在距離市區近100公里的北岳恒山腳下,總投資1.2億元、惠及4個鄉鎮、1491人的渾源縣采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安置一期工程的建設者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開挖基礎;在素有“白羊地”之稱的左云縣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括山西京能左云馬道頭低熱值煤發電等在內的29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復工……
大同市多方面開通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綠色通道,助力光伏扶貧工程著實落地。2016年大同市規劃建設70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共建設69.2萬千瓦。

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
代王府復建工程是大同名城復興的代表作之一,目前,建筑主體已全部完工,初現恢宏氣勢。呈現出古都大同建筑的神韻。

代王府復建項目
正在全面建設的大同市“十大標志性工程”同煤陽高低熱值煤熱電項目,集節能、環保、扶貧、綜合利用等優勢為一體,強力推進了煤電一體化進程。該項目規劃裝機容量2×350MW+2×1000MW,本期建設2×35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空冷供熱機組,投資32.9億元。

同煤陽高低熱值煤熱電項目
目前,大同市城區已開工的億元以上項目達7個,總投資近60億元;南郊區已開工項目5個,總投資40.14億元;新榮區計劃上半年開工的億元以上項目10個,總投資29.3億元;礦區年內可完成總投資16億元的3個新建億元以上項目;大同縣全年新開工項目可達19個,總投資達209.39億元;陽高縣已有6個項目開工復工,二季度計劃開工10個項目,總投資70.2億元;天鎮縣上半年計劃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個,總投資50.5億元;渾源縣上半年開工項目可達14個,總投資50.8億元;靈丘縣上半年計劃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個,總投資36.47億元;廣靈縣上半年計劃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個,總投資33.9億元;左云縣已開工復工項目29個,總投資105.11億元;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半年計劃開工復工億元以上項目4個,總投資15.626億元。
在此前,大同市已在征收安置工作中下足功夫,從理念上由過去的先征收、再建設、后安置轉變為先安置、再征收、后建設,從方式上由單一的實物安置向實物和貨幣相結合的多元安置轉變。為了解決安置房源問題,大同市積極爭取國開行貸款42億元,回購了存量商品房11110套、總面積達107.53萬平方米,使得等待數年、占待安置總數73.9%的12571戶居民終于喜遷新居。周密親民的政策措施,細致公開的操作流程,換來了廣大群眾對征收安置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從去年12月開始,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全市共完成土地征收13399.82畝,征收房屋8538套,相當于2015年8月之前20個月的征收總和。
手續辦理是項目建設的“加速器”,大同市發改委重新制定完善了“行政審批業務操作流程”,嚴格執行“審批服務專員”首問負責制,實行一次性書面告知精準服務,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壓縮手續辦理時限。市住建委對于同一工程項目在該委各部門辦理不同的審批事項,將原有的“串聯審批”流程改為同步辦理“并聯審批”,并進一步調整精簡審批事項前置條件,將施工許可證辦理時限由最早的15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當日受理,當日辦結。市政務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冬季服務月活動”,在項目準備階段提供前期報批輔導服務,在立項、規劃、施工、竣工階段提供跟蹤服務,開辟項目手續辦理“綠色通道”,僅2015年12月,該中心就辦結各類項目手續176項,同比增長141%。
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共召開“冬季行動”項目手續辦理聯席會議9次,集中議定103個項目131個審批事項,目前已辦結97個,辦結率達70%。市縣兩級新注冊、審批具備或基本具備開工條件的新項目188個、總投資達773億元。一批事關全局的大項目取得新突破,總投資258億元的中海油煤制氣項目通過國家環保部環評批復,國電湖東電廠項目取得路條,同煤60萬噸烯烴項目環評獲批,御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規劃編制已完成,大同到烏蘭察布高鐵項目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中德合資航空產業園項目、大同中關村科技園及“雙創園”項目前期工作加速推進……
面對全市項目建設出現的可喜變化,大同市委、市政府再次發出攻堅令:從目前開始,大干100天,集中抓好新建項目開工;大干40天,集中抓好續建項目復工;大干30天,集中抓好項目儲備,加快構建大項目支撐、新項目引領、好項目驅動的經濟發展格局,全力建設美麗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
項目招商四面出擊成果豐碩
累計簽約項目110個,涉及總投資1266億元
針對大項目好項目儲備少、簽約少、落地少的問題,大同市把大招商、招大商作為加快項目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既廣泛交結、四面出擊,又揚長避短、精準發力。
堅持把對接京津冀、融入環渤海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內容,主動出擊,全面開花。市委書記張吉福,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馬彥平多次率團赴北京等地組織開展招商引資引智活動。今年1月16日,大同市在北京中關村成功舉辦了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張吉福、馬彥平在會上親自發布項目、解讀優惠政策,吸引了眾多與會企業和投資商的目光,大家紛紛感嘆:“大同有這么好的自然條件,還有這么多的優惠政策,就這兒了!”在此次推介會上,大同市一舉簽下了總投資額達261.9億元的招商引資“大單”,取得了2016年招商引資“開門紅”。
各縣區充分依托自身的資源、區位、交通等比較優勢,主動出擊,分赴全國各地招大商、大招商:城區區委主要負責人親自帶隊參加北京山西商會舉辦的系列活動,并簽下了總投資200億元的《大同古城投資與開發框架協議》;南郊區黨政負責人率隊先后赴國投煤炭總公司、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朝來高科技產業園、北京弘高創意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企業洽談合作事宜,先后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2個,總投資105.25億元;大同縣通過推銷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產業招商等多種方式,累計簽約項目32.5億元;陽高縣先后14次派員赴北京、太原、內蒙等地開展招商活動,并與中國化工集團、內蒙勝遠集團、四川好醫生藥業等多家企業和單位達成合作意向,累計簽約項目12項,總投資75.9億元;左云縣先后組織人員赴7個省市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累計簽約項目15個,投資總額達168.36億元;廣靈縣組團前往北京首農集團、上海遠景能源、北方電力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開展項目對接,先后簽下總投資90.7億元的招商引資項目10個;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實施主動融入京津冀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等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雙線戰略”,先后簽約投資項目7項,總金額達80.8億元。
走出去,全面開花;引進來,精準對接。從2015年12月至今,大同市先后組織了21支招商小分隊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與74家企業精準對接,推薦并力促一批環保、商貿、文化旅游、養老養生、光伏發電、采煤沉陷區治理等大項目簽約落地。與此同時,還誠邀北控集團、中關村管委會、清華同方、杭州頤高集團等200多家客商來同考察、洽談合作,使投資者對大同市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發展走向以及招商引資環境有了更加全面、直接的了解,極大地激發了外地客商在同投資興業的熱情。
據統計,從去年12月至今,全市市縣兩級累計簽約項目達110個、總投資1266億元,是當初預定目標任務的3倍,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0個、總投資1007億元。當前,大同市正在積極籌備4月底前開展的京津地區國有、民營、世界500強和上市企業“大同行”四項大型活動,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再添亮彩!
金融創新扎實推進形成助力
文瀛湖PPP項目已完成政府采購和資產交易招標
大同市在推進項目建設過程中,針對融資難、融資貴、金融體系不全、金融方式滯后等突出問題,著力更新金融觀念,全面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扎實推進金融振興,以金融操盤項目建設和現代經濟——
積極探索運用PPP等新型金融模式解決融資難題,主動在全市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模式,目前總投資12億元的文瀛湖PPP項目已完成政府采購和資產交易招標,項目進入實質性運轉階段。
市財政局在積極籌措預算資金的同時,積極扶持擴展市縣擔保公司的擔保續貸能力。市級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市財信擔保公司與興業銀行開發了“連連貸”創新型業務,先后為全市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千萬元以上。
靈丘縣進一步強化政銀企合作,以政府為主導,組織縣域內優質小微企業構建“重點小微企業池”,并與建行合作開展“助保金”貸款業務,先后分兩個批次為全縣16戶企業發放了“助保金”貸款,累計發放貸款15550萬元。
渾源縣專門成立了縣經濟建設投融資經營有限公司,為企業搭建股權出質登記等融資平臺,先后成功幫助縣東方宇華風力發電公司融資1.7億元,幫助縣恒源康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融資3.3億元。
新榮區出臺多項激勵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融資模式,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目前,該區已幫助新成新材料公司在“新三板”融資7000萬元用于建設高鐵受電弓項目,并積極扶持宇林德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
“金融創新不僅僅是要解決眼前的資金難題,更重要的是培養全新的金融理念,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渠道,為項目建設提供不竭的動力。”市金融辦負責人這樣認為。當前,大同市金融創新確定的11項重點工作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30億元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即將完成工商注冊,參與組建該基金的企業已就推動陽高、渾源、大同縣旅游產業項目開展各項前期工作;繼去年11月發行20億元后,增發的30億元定向債企業債券擬在3月底前運作;市政府已新注資2億元,做大做實政府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市農信社改制為農商行已就政府出資持股改制方案與相關機構達成初步融資意向;總投資12億元的文瀛湖PPP項目已進入實質性運轉;總投資上百億元的御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已與農發行初步確定融資總盤;市五醫院、中醫院等醫教資源資產證券化已形成方案;擴張全市31家保險公司新增保險險種11個;組建“新三板”培訓輔導平臺等工作有序推進,首期免費培訓班已于1月下旬舉辦,新三板培訓基地也同時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