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2014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刊文《沒有耿市長的大同 百億造城沒了時間表》,文中提到大同市委書記落馬,引發了市民上街請求“耿彥波回來”,其背后是這位明星市長離任一年零九個月之后,大同名城復興計劃始終未能進入良性接續,多處工程可能瀕臨爛尾。煤炭經濟的式微、國家土地等政策的收緊,已使得大同不可能再走當年的非常態軌跡。如何使耗資數百億的拆建工程不半途而廢,這是大同將來的嚴苛命題。而大同的軌跡,亦可折射出中國城市拆建邏輯的脆弱。文中通過對比耿市長離任前后的工程建設,以及對施工方采訪、部分大同人的說法,最終得出了沒有了耿市長,大同政府拿不出錢建設,而政府似乎無力接手耿市長留下的龐大工程,最終只能是順其自然而聽天由命。
現在回頭來看當時描述的是一個怎么樣的大同現狀?

現狀1、西城墻、北城墻建設停工,城墻合攏幾乎不可能,引自文章原文“最后一面還未合龍的西城墻,直至2014年11月,依然沒有完成合龍。“原來說年底必須合龍,我看很懸了。”焦日明的公司承包了四面城墻上的燈光照明工程,這是老城內最重要的文化景觀。如今,三面城墻上的工程都已完工,但西城墻卻在耿彥波離開后放緩建設速度,乃至停滯了。”
現狀2、古城拆遷導致一片狼藉甚至可以說是怨聲載道,引自文章原文“——城墻內,已經拆掉的民居和尚未拆掉的民居交錯分布。60歲的居民張淑英說,她家所在的片區在2012年就被劃定為拆遷范圍。“耿彥波市長調離大同,拆遷的事情就再也沒被提起過。”焦日明說,在老城內,一棟本來被劃上大大“拆”字的商貿城,因為拆遷停止,竟然重新開張了。”

2012年大同古城實景
現狀3、而文瀛湖在文中以調侃的形式被說成了一個比西湖還大的人工湖蓄水完畢,引自文章原文“在新世紀的中國城市拆建史上,大同將占據一席之地。這場“名城復興”,以大量的建筑奇觀奪人眼目,實現“重回明代”的壯志。超過40平方公里的新城則在一河之外拔地而起,酷似國家體育場和國家歌劇院的建筑初具雛形,一個比西湖還大的人工湖則蓄水完畢。”
現狀4、引以為傲的五大場館被戲謔成為只有一個空殼,引自文章原文“御東新區的“四大建筑”:體育場、歌劇院、圖書館、博物館,按規劃應于2013年8月竣工,但至今這四大建筑依然只有一個空殼。”
現狀5、御東新區部分小區被形容夜晚漆黑一片,開盤數年鮮有人問津,引自文章原文“御東新區的東方名城小區,當地居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是耿彥波開發新城后竣工的第一個房地產小區,當時購房者甚多。但一路之隔的另一個小區,數年后開盤已無人問津。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入夜之后,東方名城小區的稠密燈火與另一邊小區的漆黑一片,形成鮮明對比。”
大同被形容成了一個人鐵腕影響一座城的極致樣本。
以上是2014年的大同,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的大同。
一文刊發,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大同人的瘋狂轉載,悲觀的情緒在古都蔓延,最明顯的便是人們對御東的新區關注降低了,對古城的修復建造熱情降低了,對大同的未來看衰了,而直接反應就是御東房價波動明顯,開發商不得不規模化促銷。
此刻沒有多少人能看好大同,甚至于包括我們自己,但我想說的是,也許世界還不懂大同,也許中國還不曾理解大同。了解大同,必須要了解什么是大同。
發于石器時代,有青磁窯為史證;
戰國邊陲要地,武靈王胡服騎射;
趙李牧備匈奴,秦設郡隸屬雁門;
高祖白登之圍,昭君出塞曲落雁;
北魏名族融合,道武帝遷都平城;
云岡石窟開鑿,佛教盛行于當世;
隋唐宋元歷朝,北方政經中心地;
明徐達鎮守此,代王興土木筑城;
清多設貿易城,通衢中原與西域;
1649慘遭屠城,二百年陸續修復;
而后民國至今,福地寶城曰大同。
可以看出,大同歷史上經歷了無數的興衰起落,既有成為都城的榮光,也有屠城幾近毀滅的慘狀,既有慈禧太后落荒來到大同的悲愴,也有李牧戍邊徐達筑城的豪情,但是不改的是一代代老大同人和新大同人對這片土地深深地熱愛,而這份熱愛與熱血,足以改天換地,顛倒一個乾坤。

馬彥平市長
于是2014年12月31日,大同市博物館開館迎客,恢弘大氣的建筑格局、價值連城的文物藏品、高科技的陳展手段,讓前來觀展的市民大開眼界,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5年大張高鐵環評獲批,現在建設正酣,通車指日可待,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5年蒙晉冀毗鄰地區(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合作區建設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萬達廣場于4月29日早上舉行了奠基開工儀式,現在已經封頂,預計2017年月20日開門營業,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6年7月16日,大同方特歡樂世界開門營業,人潮涌動,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6年8月26日,北環橋比計劃工期提前了235天建成通車,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6年11月16日,大同市舉行2016年“冬季行動”暨項目建設“雙環行動”誓師大會,吹響了項目攻堅集結號。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6年11月18日上午大同古城四面城墻正式合攏,蜿蜒環繞的護城河全線貫通,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6年總投資58.5億元建設的71項道路、橋梁、場館建設工程圓滿收官,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率達100%。其中,北環橋、武定東門護城河橋、武定西門護城河橋、清遠北門護城河橋、清遠南門護城河橋等7項橋梁工程實現通車;慶新路、源興街、昌寧街、育才街一期、育才街二期、金盾街、云中西二路、南環東延北一路、前進街二期、同泉里前街、興國寺街等59項新建和續建道路工程已通車;御東集中地下停車場、圖書館等工程正在進行最后的收尾工程。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2017年2月24日,中國潘家園大同文化商業項目將正式奠基,標志著大同古城建設又開新篇章,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現在御東各大樓盤火爆,人人以居住御東為傲,人人都想在御東占據一席之地,這一切當初寫文章的或者鼓吹大同爛尾的人可曾看到?
于是大同古城建設如火如荼,古城東北隅修復、府衙修復、古城雕塑項目等12個項目123億巨資注入滄桑古城。
于是大同御東建設如火如荼,山煤凱德世家綜合體、華岳電廠項目、兩河生態濕地項目、御東科技產業園等15各項目577億人民幣在御東新區產生無限價值。

御東美麗環境
現在的大同,可以說是無愧于古都的稱號,縱然我們依然是四線城市,但是所有的大同人有著無與倫比的驕傲與自信,這所有的背后,便是這屆政府的政績。
有人說耿市長規劃了藍圖,留給這屆政府去完成,功勞是耿市長的,而一旦做不好,便是這一屆政府的;還有人說,耿市長是大同所有市長中對大同貢獻最大的市長,再難有后來者超越;更有人說大同就是耿市長的,沒有耿市長,大同現在還是煤城。
誠然,沒有任何人去否認耿市長對大同做出的功績,本文的主題也不是說對比政府作為還是不作為,而是想要說明大同在新一屆政府的帶領下,正在跨過最艱難的時候,走出一條大同道路,這一條路走的艱難,走的痛苦,走的荊棘,走的坎坷,但是在路上的所有人不屈不撓,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做不休。
天空一抹大同藍,那是對大同最好的犒賞,大地一座新城區,那是對建設者最好的歌頌,沒有華麗的語言,去為本屆政府歌功頌德,因為所有的說到都成了做到,沒有絢麗的辭藻,去為本屆政府立碑喝彩,因為所有的付出累積成一座看不見的豐碑,上面刻著每一位城市建設者的名字:張吉福、馬彥平······當然也包括我們敬愛的耿彥波。
大同,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包容世界,古今匯聚,大同正向世界敞開廣袤的胸懷,兩千三百年的沉淀,今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