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一個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體現著這個城市的公共環境質量,也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近日,我市公共空間建設項目加速推進,城區內94座公共空間有5座已投入使用,剩余89座主體已全部完工。古城內33座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公共空間”是集公共衛生間、環衛工休息間和ATM存取款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場所,不僅節約資源,更便于管理。

公共空間設計規劃圖
我市的“公共空間”體量分為大、中、小3種,面積在60—180平方米之間,外形則結合周邊環境及建筑物、地域文化特點,分為簡約后現代型和仿古型,材料全部采用先進的SGC輕質新型材料,不受施工季節的影響,且防水防腐,通過“積木式”的現代化作業,完成建筑物的整體構建。內設無障礙通道,方便老弱病殘、婦幼等特殊群體的“第三衛生間”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目前,大同火車站附近、御河西路南出口、五一路北側、生態園1號、新華街橋西共5座“公共空間”已先后投入使用。城區內剩余的89座主體已完工,預計7月底前,內、外部裝修將結束。上下水、供電、平整周邊場地、修路、綠化等后期工程也將逐步跟進。此外,古城范圍內的“公共空間”經過反復調整,設計為青磚灰瓦的古建筑風格。目前,有7座已開工建設。
最后,小編認為,公共空間的建設,給予了我們生活出行極大的便利,替我們節約了很多的時間。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集體愛護這些公共設施,不能肆意去破壞,才能讓這些建筑持續為我們服務,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