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大同這7類人的收入要增加啦!聽到這個消息你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其中有沒有你,快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山西省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方案》現已出臺,將主要針對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干部隊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七類群體,出臺差別化的收入分配激勵政策,帶動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山西省將采取哪些新舉措為上述群體增收?
緊缺技術工落戶享支持
技術工人的多少,技能的高低,是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和工業制造能力的最直觀體現。為此,我省將實施技能人才激勵政策。
對依法參加失業保險并累計繳費3年以上,自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職工,從失業保險基金中給予技能提升補貼。
鼓勵企業按照工人技能水平確定工資待遇,積極試行年薪制、股份制、期權制等分配方式,提升技能人員收入水平。
健全青年技能人才評價選拔制度,適當突破年齡、資歷和比例等限制,完善技能人才評價使用機制。
給予技能人才榮譽激勵和待遇激勵,鼓勵各市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在城市落戶、購租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支持。
對評選命名的“三晉首席技師”給予政府高技能人才補助,納入山西省高層次人才庫,與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同等參加政府組織的培訓、省情國情考察、咨詢、休假、健康體檢等活動。
農民搞養殖可優先扶持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可以說,農業是一個國家的雙腿,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為此,我省將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激勵政策。
繼續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全省每年培訓500名現代青年農場主。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在新型職業農民中每年培養1000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
開設適合新型職業農民的信貸產品和特色農業保險,支持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對新型職業農民領辦的畜牧養殖產業,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政策扶持。
支持科研人員兼職兼薪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這句話道出了科研人員的重要性。我省將實施科研人員激勵政策。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院等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總量,可按不超過無收入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的5倍核定,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激勵政策。
探索開展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院等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試點。
支持科研人員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支持科研人員在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維護單位技術秘密和單位利益基礎上,由本人提出申請、經單位同意、并在單位內部公示后,可在外兼職并取得合法收入。
大學生創業融資更容易
實施小微創業者激勵政策。
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帶動3人以上就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根據帶動就業人數給予每人不超過1000元的一次性創業就業補助。
支持政府出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為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提供風險投資、股權投資、融資貸款擔保等服務。
對創業失敗的失業登記人員及時提供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社保補貼等服務。
民間投資實行“非禁即入”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經營管理者的智慧。我省將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激勵政策。
健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薪酬激勵機制,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鼓勵現有經營管理者與職業經理人身份轉換。
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將工作職責、經營業績、風險承擔與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薪酬激勵全面掛鉤,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
放開民間投資領域,實行“非禁即入”,不得在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之外設置行業準入、市場準入門檻。
鄉鎮公務員可享住房保障
各種政策最終需要基層干部來落實。為此,我省將實施基層干部隊伍激勵政策。
提高基本工資在工資性收入中的比重,落實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正常調整機制。
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物價消費水平等差異,適當參考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將規范后的工作性津貼和生活性補貼納入地區附加津貼,實現同城同待遇。
進一步提高在縣(市、區)政府所在地以外鄉鎮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補貼標準。
符合條件的鄉鎮公務員可以按規定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為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
低保就業有3個月緩退期
實施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激勵政策。
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困難群體,圍繞當地產業發展和勞務輸出市場需求,實施精準技能培訓。
對實現就業的低保對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時可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并給予3個月的低保緩退期,增強其就業意愿和就業穩定性。
具備勞動能力、勞動條件但未就業的低保對象,無正當理由連續3次拒絕接受有關部門介紹的與其健康狀況、勞動能力相適應的工作的,減發或停發其本人的低保金。
在重點保障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基礎上,將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延伸,形成階梯式救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