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環境是新農村建設的又一項重要內容。
近年來,左云縣先后共完成了76個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的新農村建設任務,涌現出了興隆溝、雙官屯、劉家窯、英格寨等一大批新農村建設典型;所有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客運班車通達率達100%;累計解決了155個村7.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193個村建起了村級衛生室。
投資2.1億元實施了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廣播電視實現進村入戶,108個村建起了“農民書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積極推進“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工程”建設,全縣農村便利店和農資店總數達到171家;狠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共拆除違章建筑1097處,清理垃圾49651立方米,粉刷墻壁63050平方米,栽植各類景觀樹109萬株,全縣新農村面貌進一步得到改善。
該縣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以京奧公司帶動管家堡、三屯的脫毒馬鈴薯基地,以云興鎮、張家場、小京莊為主的苦蕎基地和以益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小京莊菌類種植基地。同時,該縣依托生態畜牧經濟的快速發展,建成了青云農牧、豐泰豬場、馬兵生態養殖園區、飛達特種養殖場和糧茂肉牛養殖場等一批畜牧龍頭企業,共帶動發展養殖大戶1383戶,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該縣還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努力提高服務水平,讓農民能夠真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該縣義務教育硬件得到進一步完善配套,“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2011年又獲得省教育規費示范縣稱號;農村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已達到54086人,參保率達到87%;認真落實農村低保政策,目前共有7452戶、11048人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
左云縣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99.2%,累計為住院病人報銷醫藥費4431.01萬元,有力地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累計有5770人(次)接受了農村勞動力培訓,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
左云縣緊緊圍繞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改善生活環境,加快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步伐,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左云實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路。
上一篇:大同規劃部門對市區村民違章建筑進行依法拆除
下一篇:大同市房價一路瘋狂暴漲 購房者只能望房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