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同市南郊區大大加快了“生態南郊”的建設腳步。該區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擴大“富喬效應”,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推進轉型跨越,全力打造北方生態名區。
在資源保護生態化上,南郊區重點以水、地、礦產和生物等資源為重點,嚴格保護地下水資源,限制高耗水工業項目發展,劃定了地下水禁采區,積極利用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中水等,發展節水型工業,推廣節水農業,倡導節水產品生產。
在此基礎上,該區因地制宜推進土地開發整理,集約使用土地資源,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礦產資源精細化開采。建設七峰山、云岡自然保護區,大同植物園,高山、鴉兒崖封山育林保護區,強化對生物資源的保護。
在環境治理生態化上,南郊區首先大力實施水土治理綠化工程,到2015年,該區將在采煤礦區造林1.7萬畝。按照市規劃,抓好十里河、口泉河、御河“三河”的河道水域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各鄉鎮每年至少培養一戶民營小流域治理示范戶,全區整體達到小流域治理示范戶100戶以上,逐步使小流域治理形成規模。
其次是實施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該區通過節能專項改造,力爭使區域內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強度下降到環保標準要求。新建5個生活垃圾填埋場、1個垃圾焚燒處理場,并實現垃圾分類處理。第三是實施礦區生態功能治理修復工程。
把全區424平方公里的采煤區作為生態修復工程重點,完成173座矸石山的治理,煤矸石安全處置率達到100%,綜合利用率達80%。加快采空區和塌陷區回填,土地復墾83.2平方公里,種植經濟林106公里,使礦區破壞土地復墾率達到65%。
在產業項目生態化上,南郊區大力發展無公害生產技術和有機農業,實現立體種植與生態養殖并進,開發生態農產品。在促進工業項目生態化上,該區重點以塔山工業園區為龍頭,開發循環式經濟,發展循環式能源,引進新能源項目,發展低碳生產、低碳經濟,大力開發新能源,建設風力發電項目、太陽能裝備制造基地、煤基新能源基地,整合活性炭企業,培育環保型工業產業。該區還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業和生態物流業。
南郊區重點抓好沿云岡石窟景區的生態旅游走廊觀光帶建設工程,依托石家寨特色農業采摘園、白馬城農業生態觀光園、北村玉銀河采摘園、劉官莊晉北民俗園等建設現代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地。發展環城綠色生態商貿服務業,大力推廣應用綠色保鮮、綠色包裝等技術,倡導綠色運輸。
廣泛開展綠色社區建設,強化城鎮開敞式空間綠化建設,建設社區公園綠地、環城綠化帶、生態休閑廣場,按園林化、生態化規劃建設居住區。到2015年,全區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達40%,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平方米。
在創建生態宜居鄉村和社區上,該區從整治農村環境,創建生態鄉村入手,實施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日常生態能源模式,建立1個沼氣示范鄉(鎮),每村建設5戶沼氣示范戶,推廣1.5萬戶用沼氣池建設項目,鄉(鎮)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在24個片(村)建設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到2015年,農村生活日用能源中清潔能源所占比例達到5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集中式飲用源水質達標率100%,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和污水排放達標率均達到95%,創建7個優美鄉(鎮)和50個園林生態村。
上一篇:耿彥波走訪御東新區進行配套設施建設現場辦公
下一篇:關于開源街北側廉租住房建設項目房屋征收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