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車節、汽摩運動節、登山節、武術論壇、四月八廟會、杏花節、網絡文化節、校園藝術節、鄉土文化節、核桃節……這些確確實實在大同舉辦過的節慶活動不少都擁有“第一”的頭銜,有著傳奇的背景。隨著報道的持續進行,來自社會各界的反響不斷增加,人們慨嘆,沒想到大同有如此豐富、如此鮮活的節慶文化資源,早應該做出這樣的梳理。
各色民俗節日呈現文化色彩
正月初八的大同廟會、云岡文化藝術節、國際雕塑雙年展陸續在修復后的古城舉辦,其規模和檔次均創第一,大同廟會的多樣性和綜合性讓久居城市的人們倍感新鮮。國際雕塑雙年展則在古城與世界間架起一座文化之橋,讓市民大開眼界的同時,真實地提升了城市品位。
而云岡文化藝術節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向世界展示大同獨特的名城古都文化、魏遼佛教文化、邊塞衛戍文化和北方民俗文化,彰顯大同的文化魅力。記者均以鮮活的筆觸在第一時間跟蹤報道,全景記錄這些節慶活動的主旨、內容及進程,深層次解讀它們的文化和經濟意義。
采訪中,人們多感慨大同國際蒸汽機車節的停辦,從1990年起,它曾先后舉辦過四次,在國內和國際已擁有一定知名度,其展品和活動設計新意迭出,在蒸汽機車歷史陳列館,來賓可通過電視錄像了解蒸汽機車發展史,近距離接觸我國最古老的蒸汽機車車頭、19世紀的豪華車廂、國內現存最早的蒸汽機車搖鈴、射燈及各類工具,同時蒸汽機車節發行了紀念封和郵票,開本地節慶活動同類活動之先河。
越挖掘越震撼。渾源縣宣傳部門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如果恒山的武術論壇和登山節能持續辦下來,那么將為恒山的旅游增色不少。而更多的專家學者則認為,節慶活動是一個地區文化、經濟活力的直接體現,它代表著某地的人文精神指數,傳遞著地域經濟發展的內在力量。大同地區如此多的節慶元素,是歷史的積淀,更是人文活力的彰顯。
各色民俗節日受專家學者認可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財富,由人來創造,同時也是為人服務。作為文化和經濟品牌的節慶活動,會散發磁石般的吸引力,是構建地區文化軟實力,拓展文化產業鏈條的重要一環,一系列報道帶來思考無可辯駁地證明一點,在未來大同文化產業和地區經濟發展進程中,節慶將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成功策劃首屆大同場地摩托車賽之后,一直醞釀組織大同汽摩運動節的陳小東對此深有感觸,他對比內蒙古、河北、寧夏銀川等省市同類型活動后,認為大同的節慶活動與節慶經濟的打造應本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從外圍做起,持之以恒地摸索展開,找到與地方實際和優勢文化資源的結合點,再圍繞這個中心展開。
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們除慨嘆外,還多了一分緊迫。他們認為部分節慶活動有再造和爭取的價值,如蒸汽機車節、恒山登山節、武術論壇等,而一些節慶活動需要提質、擴大影響力,如高校的校園藝術節,而那些傳統的節慶則應注入時代元素,并利用現代媒體造勢,聚集人氣,使之突破地域局限,真正成為大同文化產業的品牌。
大同的節慶活動在歷史上曾經擁有豐富的內容,在熔鑄城市精神、構建現代城市產業格局的今天,更應肩負起更重的責任,集納多種文化元素,托起大同城市品牌。采訪中,無論是專家、學者,都對節慶經濟活動的現實意義給予明確肯定。
“沒有一種載體能比它具備更強的感召力。”新年開篇之際,記者特意組織本地文化學者就此展開專題座談,暢所欲言間,學者們把節慶活動與城市復興大任相關聯。隨著古城修復性保護工程的進行,如何讓固態的建筑真正煥發活力,成為發展道路上繞不開的問題,而節慶活動恰好可以承擔相匹配、相適應的內容建設,展開大同豐富民俗的另一頁。
上一篇:耿彥波深入工業園區保障玄武巖等項目順利建設
下一篇:文瀛湖公園“文瀛詩會”輻射古都魅力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