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全市文化強市建設大會隆重召開,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我市文化強市戰略的指導方針、建設目標和總體要求,研究推進實施文化強市戰略的主要任務和具體舉措,出臺了《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實施意見》。全市上下要認真領會會議精神,引導和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從戰略層面重新審視和認識我市實施文化強市戰略的重大意義,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大的合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為全市轉型跨越構筑強力支撐。
早在2006年,我市就將文化強市戰略作為重大戰略任務加以推進實施,在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又進一步明確提出要把大同建設成為經濟強市、文化強市和生態強市。
2011年以來,在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全省文化強省建設大會上,中央和省委先后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對加強文化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
作為推進大同轉型跨越的有效路徑,文化強市戰略正面對著多年來最為寬松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良好機遇,我們必須搶得發展的先機,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以強有力的工作舉措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步伐,形成文化強市的大氣場、大產業。
大同,文化底蘊厚重,文物遺存豐富,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近年來,我市依托名城資源優勢,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化家底,大力開展了以名城保護與修復為核心的文化復興工程,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規模宏大的名城保護與修復工程,精心規劃建設了云岡石窟和恒山風景名勝大景區,全面啟動了一大批文化場館建設工程,開展了大規模的文化遺產挖掘和保護工作,實施了宏大的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有力地帶動了旅游及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大同的產業發展格局正在深刻改變。事實證明,文化強市是提升我市競爭力、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正確選擇。
推進文化強市戰略的實施,既要把握好文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也要把握好推進的步驟和方法。要圍繞增強文化供給力、文化凝聚力、文化競爭力、文化影響力和文化創新力五個方面,突出以都城文化為重點的傳統文化產業,著力打造文化創意產業,著力發展文化會展業,做好文化大事業。
要大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通俗化、大眾化和本土化,塑造具有大同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培育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骨干文化企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基地。要通過文化精品的創作生產、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的打造、文化園區的建設、對外文化交流與宣傳,樹立大同名城形象,同時構建文化市場充分開放、文化管理體制科學規范、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富有活力的文化體制機制。
要以強化精神支撐、創造特色文化、形成產業體系、堅持改革創新、滿足群眾需求五個方面,作為推進文化強市戰略的科學路徑,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富有創意、科學合理、競爭力強的文化產業體系,激發文化建設活力,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推進文化強市戰略的實施,需要我們確立文化自覺、自尊、自信、自強的價值觀,形成全社會推動文化發展的合力。要進一步喚醒全市人民群眾對我市作為“兩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的文化價值的認知,提升文化自覺意識,統籌發揮好煤炭資源、文化資源兩大優勢,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度發掘。
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擔負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責任,把建設文化強市、推動文化改革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監督考核;要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落實任務,以文化領域各部門為主力軍,各有關部門積極支持、通力合作,形成文化強市建設的強大合力;要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強市建設投入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保障;要加強文化大同的學習、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文化道德素養,為文化復興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建設文化強市,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是事關大同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力的工作舉措、更加堅強的組織領導,加快推進文化強市戰略的實施,不斷創造大同文化發展的新業績,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
上一篇:我市備戰全省造林綠化現場會市長查看籌備工作
下一篇:為滿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需求商業房能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