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區電梯保養無序存隱患
最近,某小區物業公司計算季度物業費用支出時發現,每月為3幢樓的6部電梯支出的維修費總共不足1000元。眼看著電梯漸漸老化,這筆支出明顯不足。有業內人士透露,我市一些小區的電梯保養無序,電梯運行安全存隱患。
記者在一個房齡已近10年的小區里采訪時發現,3幢高層住宅的電梯顯得有些陳舊。居民乘坐電梯時,梯身有些搖晃,井道里時不時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電梯到了樓層停下時還會猛地下沉一下。見記者有些“驚慌”,一起乘電梯的居民“安慰”道:“我們已經習慣這‘老爺’電梯了,沒事的,別怕。”在我市,一些類似這樣的“第一代”高層住宅小區都面臨著電梯老化問題。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物業公司對這樣的問題 “后知后覺”。一位小區物業經理坦言:“品牌電梯公司的維修保養費用很貴,我們一般就從市面上找些小公司進行維修保養,花費還不到正規維護費的一半。”“電梯維修保養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低價競爭。”業內人士介紹說,正規廠家售出電梯后,都會提供售后服務,對電梯機房、井道、轎廂、層站、底坑等進行定期檢查維修,一旦發生故障,可立即更換原廠零部件,確保電梯運行安全。但一些電梯用戶覺得維修保養費用過高,放棄原廠維護而把這項業務交給市面上的非正規小公司。但這些小公司的電梯維護人員缺乏相關技術,公司也無法提供專業零部件。據了解,一些小公司所謂的定期前來“檢查”電梯運營情況,就只是上上下下乘兩趟、按幾個按鍵就算完事。問及“是否有原配零部件”,維護工人的回答卻是,“只要功能相同,一樣可以用。”
如今,隨著我市高層樓房的普及,目前我市的電梯數量也猛增。有業內人士透露,根據現有標準,許多住宅小區花在電梯維護方面的開支都遠遠不夠,一旦電梯使用年限長了,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故障,輕則電梯罷工,重則引發安全事故。
據了解,目前,我國還沒有電梯整機的報廢標準和報廢期限,由此也導致不少“老爺”電梯“超齡服役”。
上一篇:大同大劇院結構封頂 耿彥波等為封頂培土
下一篇:大同紅星嘉園做法遭質疑遲交房不付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