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跑”下貧困縣對應,在以小康為政績的年代,大同縣申請到“小康縣”稱號。此后的十多年中,與其他縣比,大同縣發現,戴著不同的帽子,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
財政支持 2001-2010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向國家貧困縣和省級貧困縣的專項扶貧資金共有1457.2億元,占總投入的71.3%,縣均投入1.36億元人民幣。
10年專項扶貧總投入
貧困縣投入1457.2億元 71.3%
其他扶貧投入 28.7%
2010年中央財政綜合扶貧投入
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222億元
支持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等貧困地區發展的轉移支付資金 118億元
支持農村貧困地區發展的農業生產 619億元
支持農村貧困地區改善民生的投入 566億元
稅收減免
對貧困地區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內外資投資項目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項目,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在規定范圍內免征關稅。
企業用于扶貧事業的捐贈,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可按規定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以工代賑
用于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相關的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縣鄉村公路、農田水利、人畜飲水、基本農田、草場建設、小流域治理等。
2001年至2010年,中央政府累計投入以工代賑資金550多億元人民幣。
金融服務
扶貧貼息貸款政策
自2011年開始,項目貸款按年利率5%給予貼息,到戶貸款按年利率7%給予貼息。從2001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扶貧貸款財政貼息資金54.15億元人民幣、發放扶貧貸款近2000億元人民幣。
小額貸款對象從傳統農戶擴大至農村多種經營戶、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村各種微型企業;小額貸款額度在發達地區可提高到10萬-30萬元,其他地區提高到3萬-5萬元;貸款期限可延長到3年。
殘疾人康復扶貧貸款項目
自2011年開始,中央安排康復扶貧貸款指導性計劃從每年不少于8億元調整為每年不少于10.3億元。
項目貸款的扶貧效益應保證平均每3萬元貸款扶持一個殘疾人或家庭穩定脫貧三年以上。
人才保障
鼓勵和保障各行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行業人員和志愿者到貧困地區服務,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
“西部計劃”將志愿者基礎生活補貼調至每月1000元,綜合保障險保費標準提高為350元。
河南省“貧困縣計劃”志愿者享受生活補貼800元/月(專科)、900元/月(本科)。服務期滿考核合格,3年內報考省內高校研究生,總分加10分。
外資扶貧
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先后與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和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以及國外民間組織在扶貧領域開展減貧項目合作。截至2010年,扶貧領域共利用各類外資14億美元,共實施110個外資扶貧項目,覆蓋了中國中西部地區的20個省(區、市)300多個縣,使近2000萬貧困人口受益。
教育支持
“十一五”期間,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幫助500萬左右經過培訓的青壯年貧困農民和20萬左右貧困地區復員退伍士兵成功轉移就業;通過創業培訓,使15萬名左右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干部及致富骨干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通過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使每個貧困農戶至少有一名勞動力掌握1—2門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農業生產技術。
從2012年開始,“十二五”期間,每年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計劃總增量中安排1萬名左右本科招生計劃,面向國務院確定的21個省(區、市)的680個貧困縣參加全國統考的考生,實行定向招生。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實行單報志愿、單設批次、單獨劃線,在本科提前批結束后、本科一批開始前錄取。
社會扶貧
定點扶貧
定點幫扶單位主要包括中央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各民主黨派中央等。2011年底,參與單位272個,受幫扶縣481個。從2002年至2010年,直接投入資金90.9億元,幫助引進資金339.1億元人民幣,培訓各類人員168.4萬人次。
各省區市定點扶貧
從2007年到2009年,各省直單位對幫扶地區直接投入資金98.2億元。
東西協作扶貧
自1996年開始,中國政府安排東部15個經濟較發達省、市與西部11個省(區、市)開展東西扶貧協作工作。
社會組織、民間團體、私營企業扶貧活動
共青團中央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暨中 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
全國婦聯 母親水窖、春蕾計劃
中國殘聯 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
中國青年基金會 希望工程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 幸福工程
中國扶貧基金會 小額信貸、新長城自強項目、愛 心包裹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 山西長治治水項目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 光彩扶貧工程
上一篇:大同造城工程 李俊明承諾做到“五個凡是”
下一篇:市長李俊明 就岳翠園小區居民出行不便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