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全市十大工程之一的“百園立農工程”,為我市農業農村發展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新藍圖?如何實現新藍圖?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訪了“百園立農工程”項目牽頭部門市農委。
民生為本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
在市農委,我們看到一張《大同市“百園立農”項目化管理表》,表中所列工程目標、時限明確。
2013~2015年目標為:到“十二五”末,規劃建設以土地集中、資本集聚、空間疊加為主要特征的七大類現代農業園區100個左右,以此帶動1000個家庭農場,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40萬畝,實現農民戶均1畝溫棚,生豬、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4000萬頭、6萬頭和700萬只,實現飼養規模翻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萬元以上。
2013年目標為:新建、改擴建48個園區,其中新建20個、改擴建28個,包括設施農業園區8個、標準化養殖園區13個、農產品加工園區10個、農產品物流園區4個、農業觀光園區5個、高產創建園區3個、特色種植園區5個。這些任務目標已分解到9個農業縣區和市直部門。從表中看,今年建設任務最多的是渾源縣8個,其次為大同縣7個,南郊區、陽高縣均為6個,天鎮縣、廣靈縣各5個,左云縣4個,新榮區、靈丘縣各3個,市直1個(農產品物流園區)。
園區建設總體要求:立足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抓好園區建設規劃;對新建園區要確保早開工、快建設、安全一流;擴建項目要及早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完善配套設施,進行試運行、試生產,盡快達產達效。
對標趕超 壯闊的現代農業發展藍圖
從《大同市“百園立農工程”實施意見》中的建設標準看,無論規模,還是功能,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要求都相當高。
設施農業園區,規模千畝以上,集現代農業技術、溫室育秧、冷鏈配送等為一體;標準化養殖園區,養豬規模達到萬頭以上,養奶牛、肉牛1000頭以上,羊萬只以上,雞10萬只以上,技術含量較高,配套設施完善;農產品加工園區,幅射帶動農戶能力強,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農產品物流園區,帶動基地能力較強,質量監測體系完備,交易額達到億元以上;農業觀光園區,對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有示范引領作用,對當地觀光旅游有促進帶動作用,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文物觀賞、采摘垂釣、農家樂為一體;高產創建園區,玉米、小雜糧、薯類種植面積達到萬畝以上,新品種、新技術集中使用,達到高產、高效、優質;特色種植園區,黃花萬畝以上,以黃芪為主的中藥材5000畝以上,萬壽菊1000畝以上,食用菌千萬菌棒以上,鮮食仁用杏萬畝以上,核桃、花椒等經濟林500畝以上。
推進措施 細化具體化一抓到底
作為牽頭單位的市農委,相關人員正加班加點細化各項目標,力求推進措施具體化,一個園區、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制度、一抓到底。
據介紹,園區建設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資金缺口大,粗略估算建設100個園區最少需112億元以上;二是土地流轉困難,特別是加工園區建設用地指標困難。解決這兩個問題,一要靠招商引資和吸引本地社會資本投入;二要通過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等措施統籌解決。同時要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和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具體建設中,要按照園區建設標準,抓好園區建設規劃;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涉及農口各單位及相關部門,要構建協作推進合力;加強考核認定管理,建立園區管理長效機制。
《大同市“百園立農”項目化管理表》中列出了推進機制百分考核指標,分三大項,即園區建設組織領導, 6項指標30分;政策資金支持,4項指標30分;園區建設實施效果,3項指標40分。
上一篇:大同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 做好轉型綜改大文章
下一篇:李俊明:加快推進續建工程 共享城市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