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耿彥波是一位做官與做文化結合得恰到好處的“兩棲式官員”。伴隨著持續10年之久的爭議,耿彥波一路前行。更重要的是,通過經營城市,他成功地尋找到了經濟與文化的“黃金分割點”。
耿彥波,男,198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函授本科學歷,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任中共大同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2月7日,太原市四大班子領導、法檢兩長會議召開,宣布省委關于太原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職務任免的決定。省委決定,耿彥波任太原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2013年2月8日上午,山西省太原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九次會議,決定任命耿彥波為太原市副市長兼太原市代理市長。
主要政績
主政榆次
耿彥波是一位做官與做文化結合得恰到好處的“兩棲式官員”。伴隨著持續10年之久的爭議,耿彥波一路前行。更重要的是,通過經營城市,他成功地尋找到了經濟與文化的“黃金分割點”。
從1995年任靈石縣縣長開始,慣打“文化經濟牌”的耿彥波就一直致力于保護挖掘晉中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先是靈石的王家大院;2000年4月調任榆次后,又修復了氣勢更加恢宏的“常家莊園”。為官7年,他把兩座“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民居莊園推向了全國,更推向了市場。如今,在北京地鐵站,可以看到“王家歸來不看院”的旅游產品廣告——夕陽余暉之下,層層屋檐組成的氣宇軒昂之勢,足以雄霸天下。
“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耿彥波幸運的是,他為官任職的地方,都遺存著大片的古老民居;晉中歷史文化幸運的是,有位地方官很“識貨”,能從過往歲月的遺物中看到文化的意義以及未來的價值。
“一條馬路,一座樓;一個警察,一只猴”。這是20世紀80年代前,人們對榆次城建狀況的一種戲說。然而,在耿彥波“多留遺產,不留遺憾”的修復思想和“修舊如舊”的保護原則下,經過500多個日夜奮戰,一個占地面積100萬平米,具有儒、道、佛等文化特征,集中國傳統優秀建筑精華的老城展現于世人面前。它有中國最大的縣衙,中國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城隍廟,中國北派最大的城市古典園林群落。
榆次老城改造完成后,漫步街頭,居民宋五壽用樸實的語言編了一個順口溜加以贊譽:“榆次老城泛新顏,揚起新舊兩條帆;歐式架構美如畫,東西風情都好看。”
主政太原
“太原老百姓最怕的是太原不變”太原要“建設一個新城,改造一個舊城,挖掘一個古城。”上任之初,耿彥波就提出太原城市建設的宏觀思路。延續了靈石和榆次的一貫做法,城建依然是耿彥波工作的核心內容。改造工程啟動“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水上西山如掛屏,郁郁蒼蒼三十里。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云煙中。望川亭上閱今古,但有麥浪搖春風。”金代山西著名文人元好問的《過晉陽故城書事》,用精練的語言描述出了“龍城”太原的雄渾之美。素有“龍興之地”稱呼的太原,擁有2500年建城史,如今雖古韻猶存,卻風光不再。
拉開城市新框架,提升城市檔次與品位,成為太原市黨政決策者的共識。恰在此時,耿彥波于2006年6月任太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分管城市建設與管理、國土、規劃等方面工作。“大推進戰略”為了加快城市大建設的步伐,太原市政府代表團于2006年9月6日-10日,專程赴合肥、上海與深圳,就城市大建設、拆除違章建筑與城中村改造等,進行專題調研。很快,2007年被確定為太原的城市建設年。太原采用了“大推進戰略”,同時開工五條主動脈。不過,與轟轟烈烈的城市大建設場面相比,分管城建的副市長耿彥波仍然不為街頭巷尾的老百姓所熟知,用一些官員的話說:“耿市長很低調。”空間藝術城市建設是一種空間藝術。在耿彥波的城市改造理念中,道路改造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耿彥波看來,修路這個簡單的概念并不能概括當今太原市的大動作,道路不僅僅是為了交通,道路是城市的血脈,更是城市最直觀、最生動的窗口,是城市景觀最重要的一部分。以迎澤大街為例。有著“第二長安街”美稱的迎澤大街,遵循“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原則,時至今日,仍令太原人引以為豪。這條大街也承載著太原人乃至山西人太多的記憶。在迎澤大街改造工程指揮部,每天早上八點都要開一個調度會,及時讓交警部門向市民通告路況,早做準備。這些涉及老百姓日常出行的細節,耿彥波每天都要過問。
上一篇:耿市長春節調任太原 重讀《大同賦》之大氣恢宏
下一篇:大同三千到五千熱盤詳情 滿足置業者購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