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從2008年以來,大同市共投入31億多元,實施了智家堡公園、東城墻帶狀公園、采涼山森林公園、文瀛湖景觀工程、御河兩岸景觀綠化工程、十里河森林公園、口泉植物園等一系列大型城市重點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700多萬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分別比“十五”末增長了5%和35.9%。這一時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同市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時期。2011年1月,大同市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并向國家園林城市沖刺。
渾源縣大造經濟林
2012年,渾源縣投資2900萬元,實施以仁用杏苗木栽植、補植、綠化帶建設、荒坡綠化為重點的北坡區10萬畝經濟林基地建設,新栽植仁用杏苗木1.3萬畝,補植2.1萬畝。
同時,該縣還實施了北坡區10萬畝經濟林基地道路生態綠化工程,實施綠化帶新建和原有綠化林帶加寬、修剪補植工程,綠化道路55.74公里,構建起以楊樹、云杉、油松為主,花灌木點綴的喬灌木混交、帶狀與塊狀混交的立體網狀綠化帶通道。同時,圍繞以建設多個綠化觀景平臺為中心,通過多樹種的造型,局部造景的手法,建設層次豐富、疏密合理、色彩明快的生態景觀亮點,實現了北坡區10萬畝經濟林基地網、帶、片、點交相輝映,生態林和經濟林優勢互補的綠化新格局。
鍋帽山綠連平型關
鍋帽山10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位于靈丘縣城西20公里處,東至大靈線六合地段,西接渾源縣王莊堡鎮,南至平型關景區,北連靈丘縣趙北鄉,是靈丘縣城的西部屏障,總面積約10萬畝。
2012年,該縣集中力量綠化鍋帽山。截至目前,該縣共投資1800多萬元,完成綠化面積8萬畝,其中,太行山綠化工程2.4萬畝、退耕還林工程2.8萬畝、林業科技示范工程0.2萬畝、京津風沙源工程1.2萬畝,其他工程1.4萬畝;修建景區內環山林間路及通道綠化25公里,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工程體系。工程建設明年全部完工后,鍋帽山將實現綠化全覆蓋,通過新建的唐河水庫和相鄰的平型關景區綠化遙相呼應,最終打造成一個30萬畝的集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大型景觀區。
劉家窯美景引人醉
左云縣三屯鄉劉家窯村位于左云縣西北部老龍山腳下,全村共有村民30戶、120人,耕地1460畝。2007年,該村優秀民營企業家常占明捐資2600萬元,帶領村民建成了莊園式生態新農村,實現了水、暖、電全面配套和綠化、硬化、亮化、美化,村民們過上了幸福安定的新生活。
隨著文明新村的建成,該村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思路,依托老龍山景區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環保林、鮮果經濟林、畜禽養殖業和生態休閑觀光旅游業。目前,以該村為中心的生態林業綜合治理工程,已累計投資2億元,完成造林面積2萬余畝,形成了以劉家窯村為點、老龍山景區為面的立體式綠化景觀,該村也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景觀園林式村莊典型代表之一。
天鎮南洋河岸勝江南
南洋河在天鎮境內干流總長度為32.5公里,是天鎮的生命河。從2009年10月開始,該縣決定規劃實施南洋河生態綜合建設工程,工程總長5.5公里,預計總投資2.98億元。
工程總體規劃目標為“一軸”、“兩帶”、“三環”、“六區”、“十二景”,即以南洋河為中心軸線,在兩岸建設兩條綠化帶,通過濱河南、北及規劃小區道路將治理區環繞起來,治理區將劃分為住宅、商業、健身、娛樂、休閑、文化等六大功能區,并圍繞功能區特點,建設12個主要景點。
2012年,該縣重點實施了4.75公里堤防整治、加固及疏浚工程和北岸綠化工程,重點對馬走線南洋河橋至舊洋河橋北岸進行綠化,對中隔堤和北堤進行補充綠化,綠化總面積1935畝,栽植杜松、垂柳、香花槐、杏樹等樹木53210株,目前,已綠化1413畝,栽植榆葉梅、山桃、杜松、樟子松、云杉、柳樹、杏樹等各種樹木5214株。
陽高10萬畝杏林美如畫
古城——東小村10萬畝干果經濟林工程是陽高縣中部丘陵區經濟林基地,涉及古城鎮和東小城鎮的趙石莊、趙家村、大嘴窯等15個村莊,栽植品種以大接杏、仁用杏為主,兼有香白杏、凱特杏等10多個品種。
今春以來,該項目區共新栽經濟林1.42萬畝,與原有經濟林集中連片,形成了規模。同時,2012年該縣又投資980萬元,硬化項目區道路36公里,兩側各栽植楊柳樹、松樹、大杏樹等大型苗木2.8萬株,使項目區綠化實現了上檔升級。
上一篇:酈波作客市民大講堂 評析曾國藩一生
下一篇:2012年全省造林綠化現場會在大同古都正式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