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中國老百姓的住房是住小房、住舊房、住破房,是住宅房源高度匱乏下的有限分配。很多人很多單位是半輩子根本無房可分。我們通過住房制度改革,換來了中國老百姓改善住房條件又好又快的二十年,換來了中國城市化大發展的二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曾未有過的二十年。而現在我們大量看到的卻是對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指責和否定。在商品住房問題上,我們決不能把成績當敗績講。
說什么“中國老百姓買不起房”,而事實是中國城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戶都有了自己的商品產權住宅,中國幾十億的商品住宅絕大多數都是給中國老百姓買去了。
說什么“買一套房不吃不喝要幾十年”,而事實是每一個購買商品住宅的家庭戶是又吃又喝又住房,還享受著不動產財產保值增值的快樂。
說什么“夾心層很受傷”,而事實是憑什么剛工作幾年的年輕人就要能夠買得起一套商品住宅?買不起是正常現象,買得起是超常規現象。買不起并不等于你現在租不起,現在買不起不等于你今后沒有能力買,很受傷只是心理的。我們國家根本建立不起一個人人都買得起房的房地產市場。很多年輕人一參加工作工薪收入比父母親的都高,你摻合在里面瞎嚷嚷干什么?我們這一代人完全對得起下一代。
說什么“房價漲了老百姓不高興”,完全是無視事實,以偏概全,少數意愿強加于多數人。二十年前中國老百姓的家庭財產只有工薪收入和低值易耗品,而今天中國大多數老百姓家庭中的不動產要占到全部財產的百分之七、八十。房價漲了,大多數老百姓心里挺高興。
說什么“二套房要限制”,實際上在一線城市戶籍人口中買房,基本上買的都是第二套以上房。中國老百姓有兩套房,有什么不好,這就是現階段的消費趨勢和特征。
說什么“要大建經濟適用房”,實際上經濟適用房的實際需要量遠沒有我們在建規模那么大,因為經濟適用房除了價格因素外,還有一個社區因素、物業管理因素、地段因素。經濟適用房,今天是作為政治任務,而并不是作為有需求的社會保障住房去建設。在中低收入者下崗待業增多、收入水平下降的今天,讓他們去買房,去拉動經濟,多少有些滑稽吧。
中國的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是過去三十年中國最為成功的兩個單項改革。它對中國城鄉建設發展、對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對改善老百姓住房條件、對調整老百姓消費支出結構都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兩項改革當然存在著缺陷和非人為疏漏,但那是繼續堅定推進改革,而不是放棄改革的事情。中國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徑實踐證明是基本正確,不容我們動搖。
上一篇:預言 2011地鐵樓盤飆升
下一篇:各國為住房而奔波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