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三月的云中大地,處處吹拂著學雷鋒的春風。雷鋒精神感染著我市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他們在學習雷鋒活動中經受鍛煉、受到教育、茁壯成長,以實際行動不斷賦予“雷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用青春與激情譜寫了一曲曲的動人樂章。
我愿做高山巖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風雨中鍛煉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靜靜的日子里度過自己的一生。 ——摘自《雷鋒日記》
環境越是艱苦,往往越能磨練意志、砥礪品格。研究生畢業的郭秀放棄了晉中農業銀行的工作,來到了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廣靈縣擔任團委書記,期間,他用所學專業知識,帶領當地群眾硬是在風沙肆虐、巖石裸露、土壤貧瘠的荒坡上開辟出一片油松青年示范經濟林;他還幫助當地群眾發展雙孢菇地下設施栽培,解決了雜草叢生危害向日葵生長的問題。7年來,郭秀參加志愿活動60余次,在敬老院、孤兒所、留守兒童站時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80后志愿者的精神風貌。
自小生活在貧困家庭的石巨寶,曾因交不起學費輟學兩年,但他憑著堅強的意志,用打工掙來的錢,一邊完成學業,一邊幫助改善家庭生活。艱苦的生活,讓他立志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只要街坊鄰居遇到需要幫助的事,他都會全力以赴。畢業后,通過不懈的努力,石巨寶成為陽高縣諾爾泰醫院董事長,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后,他依然不改初衷,組建了諾爾泰青年志愿者醫療服務分隊,先后深入鄉村為130多名五保戶患者進行醫療服務,解決他們看病難的問題。為孤兒院奉獻愛心、為慈善機構捐助善款、為貧困患者送米送面……哪里有需要,他都是力所能及地去幫助。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摘自《雷鋒日記》
“一個人無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要為社會盡一份責任,貢獻一份力量。”今年34歲的新榮區新世紀商廈總經理李中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0年,在李中日的組織下,新世紀青年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他們先后參與了大小10余次志愿者公益活動,從幫助殘疾兒童到看望孤寡老人,從關懷留守兒童到為災區捐款,李中日和他的志愿者隊伍將愛心灑滿了新榮大地。
與新世紀青年志愿服務隊一樣,市政管理綜合執法支隊女子志愿服務隊自2010年6月成立以來,堅持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總計籌集各類捐款10多萬元,捐助衣物1000多件,捐贈米、面、油及生活用品50余次,義務服務時間長達18萬小時。扮靚城市環境,她們義不容辭;關注弱勢群體,她們積極行動;服務孤寡老人,她們細致入微;情系山區兒童,她們竭盡所能。
市一職中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定期深入離退休教師家,幫他們清理衛生,陪他們談心聊天。他們先后組織開展“手拉手”活動,幫貧困地區學校改善教學條件,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為玉樹、汶川地震災區募捐善款等。他們還利用開設的旅游服務、音樂、美術等專業優勢,常年在市區各旅游景點、市中小學教育實踐基地進行義務講解。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摘自《雷鋒日記》
“知心姐姐”青年志愿者法律服務隊是一支活躍在我市司法宣傳陣地前沿的志愿者隊伍,他們先后走進40余所大專院校和中小學校,舉辦了以“學法用法凈化心靈,做人做事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志愿普法講座,受惠學生4萬余人……這只是我市眾多青年志愿者隊伍的一個縮影。
2009年,我市青年志愿者協會正式成立,目前,協會已擁有正式注冊志愿者6000多人,并組建了“知心姐姐”青年志愿者法律服務隊、大同青年新聞志愿者服務隊、大同藝術學校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安利大同志愿者服務隊、大同大學志愿者服務隊、大同市康復醫院志愿者服務隊等多支青年志愿者特色服務隊。近年來,在共青團大同市委的號召下,我市廣大青少年以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開展了“青年志愿者環保行動日”、“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社區志愿服務和諧行動”等一系列影響廣泛的“學雷鋒”活動。同樣令人關注的是,雷鋒精神走進了網絡時代,“博恩義工”論壇交流區、“大同愛心零距離”QQ公益群等活躍在網上的青年志愿者組織以真誠、感人的行動,默默地奉獻著愛心。
歐學聯、彭玉蓮、馬思、李月華以及劉忠利發起的城鄉手拉手愛心團隊……在我們身邊不乏“雷鋒式”的人和事,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也加入了他們行列,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踐行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使“雷鋒”在云中大地不斷涌現,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