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教育水平和教師質量有掛鉤,入學范圍和房屋居住有關系。
樓盤的賣點在“周邊學!鄙蠌奈蠢鋮s
人們眼中的熱點學校都是這樣的: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完善的教學配套、雄厚的教學團隊。這些優(yōu)秀學校,每年的升學率都會獨占鰲頭。
《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的第二十六條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設置,由設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布局。小學的設置應當有利于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寄宿制小學設置可適當集中。普通初級中學和初級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設置,應當根據(jù)人口分布狀況和地理條件相對集中。
房地產開發(fā)商都想開發(fā)這些學校周邊的空地,之后售買單價也遠比別的樓盤的高,例如大同一中,距離它越近的樓盤價格越貴,如碧水云天·頤園二期、永泰學府等的均價都在8千多元/㎡,遠一點的價格也在7千元左右。這就出現(xiàn)了用房子去搶奪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也會有很多購房者去售樓部直接詢問周邊的學校配置,最后買房子也變了味兒。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在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防止以周邊學校等名義炒作房價。
所以,有人建議全國取消此類房屋,但也有人認為存在就是合理,不應該取消,F(xiàn)在全國多地開始,不得使用“對口升學”、“升學率”等,誘導消費者,哄抬房價。
國家提倡要讓教育資源的分配變得公平公正,新政策在多地實行多校劃片之后,學校周邊的房屋價格真正意義就下降許多了,多校劃片的實施將是今后教育資源平衡的主要方向,或許是不可免的。
多校劃片:也就是一個小區(qū)可以對應多個學校。這是目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和擇校沖動強烈的一些地方,教育部門會根據(jù)實際的情況,積極而穩(wěn)妥的采取多校劃片的方式將熱點的小學和初中等分散到各個片區(qū)中,從而確保每個片區(qū)都能夠大致的分配均衡。

推動教育與住房脫鉤 讓房價松動
7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印發(fā)的《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為防止用此房屋炒作,今年起,太原市將實行房產地址“學位限定”!皩W位限定”即自登記入學之年起,同一套住宅6年內只能享有學區(qū)內小學1個學位,3年內只能享有學區(qū)內初中1個學位。
2021年太原市中小學入學全部實行網(wǎng)上報名,民辦中小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其中,小學入學按劃定的片區(qū)實行登記入學。初中入學一般采取登記或對口直升方式,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地方,穩(wěn)妥實施多校劃片,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入學。
當某個區(qū)域的學校資源不夠,但入學人數(shù)又大于學校計劃錄取人數(shù),便采用多校劃片,一個小區(qū)對應多個學校,再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減少入校學生不均。有可能在學校附近居住,但入學人數(shù)過多,電腦隨機派位,就去了別的學校。這樣一來,學校周邊的小區(qū)也沒了優(yōu)勢,價格也隨之下跌。
沒有百分百的入學機會,還會有人花大價購買嗎?
教育資源開始自救
“雙減政策”的開始讓教育資源逐漸回歸到學校。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存在直接的關系。讓有豐厚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去教學力量薄弱學校進行實際教學示范,讓教學力量薄弱的教師去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去學習,去提升教學質量水平。讓重點學校教師,去別的學校言傳身教,而不是獨占一家。讓教育資源逐漸平衡。因此,讓“教師輪崗”逐漸成為主流。

當教育資源逐漸平衡時,當一個小區(qū)可以應對多個學校,入學且隨機分配時,“它們”的優(yōu)勢將不會那么明顯,價格也會逐漸下跌。
2021年大同市10項民生事實中,有一項是建設10所數(shù)字化校園示范校,它推動大同市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之后還會加大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數(shù)字化校園示范校建設。另一項是切實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大同市將建設30所普惠性幼兒園。這兩項民生建設,提高教育整體環(huán)境水平,讓教育水平快速發(fā)展。
加大教育資源發(fā)展,穩(wěn)定“學區(qū)”房價,兩頭抓,讓買房就是住房!
咱就說說大同市的

在2021年7月5日大同市教育局發(fā)布《關于做好2021年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锻ㄖ芬螅行W招生入學工作要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規(guī)定,實現(xiàn)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劃片”全覆蓋。堅決避免產生大班額,小學起始年級班額不超45人、初中起始年級班額不超50人。
現(xiàn)在大同依舊還是按照“就近、劃片”入學,離哪個學校近,就在去那個學校上學。
小編覺得現(xiàn)在的大同,教育配套密度與人口居住密度相差不多。
近幾年發(fā)展的御東新區(qū),以大同大學為中心,在它的附近學校有北師大附中,北面有鐵一中,南面有大同二中、大同二中集團校、實驗小學等。文瀛湖附近有實驗中學。
居住人口較多的城區(qū),城墻以南永泰南路附近有大同十一中,大同一中及其分校等,城墻以北有大同四中,北岳中學,大同十二中等。主干道魏都大道自北而南的學校有大同十中,大同六中,大同三中等。
目前來看居中人口與教育資源相匹配,依舊還是“就近、劃片”入學。教育建設的發(fā)展是必然的,能讓教育資源逐漸平衡,讓學校不分好壞,人們才不會去刻意挑選,房價才不是那么高。
在看文章的你們是怎么覺得呢?
特別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