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近日公示,從4月1日起,商品房預售確權后將直接轉為現售簽約。
一般來說,商品房預售資金,包括購房人按照認購協議、合同等約定支付的全部房價款(含定金、首付款、分期款、全款及按揭貸款等所有預售款)都應全部存入預售款專用賬戶。
自2022年4月1日起,東莞市自4月1日起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新盤項目,在完成不動產首次登記(確權)以及房產交易平臺可獲取不動產實測權籍數據后,需使用“現售”合同成交。

通知截圖(圖源:東莞市住建局)
當預售變成現售簽約,會對當地購房者產生什么影響呢?
直接來看,在政策調整后,由于現售區別于預售,沒有資金監管賬戶機制,開發商對于收入有了更多的支配權力,可以緩解資金壓力。

這個政策只是在利好開發商嗎?其實從長遠來看,對于開發商和購房者都是有著一定的好處的。對開發商進行資金上的政策支持,降低房企爆雷風險的同時,也推進了項目的順利交工,避免了期房爛尾,購房者“房”財兩空的情況。
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都關注并提交了建議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的提案,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網絡討論截圖(圖源:搜狐網)
就大同而言,新盤項目首次開盤通常都是會給予客戶最低的購房優惠,當現房交付后,價格往往會比首次開盤要高出一些,這也是眾多購房者愿意購買期房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現房銷售的提議已經持續了十多年,2020年,海南大膽試點,率先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但全國各市情況不同,全面實行現房銷售仍需時間等待。

海南日報
2022年以來,全國超60個城市發布了各種穩樓市的政策超過70次,疊加部委發布的政策更是已經接近100次,僅3月以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就接近50次。(數據來源:中原地產研究院)
對于山西而言,2021年提出的拿地及開工改革也是政策方面對于樓市現狀的一定緩解。

依小編來看,在大環境下,買房背后的大部分風險讓購房者個人或家庭來承擔,也許會變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鄭州、東莞新政頻出,大同還要多久才會迎來樓市政策的春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