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大同真的進入改善時代了嗎?縱觀2022年大同樓市,多個純新盤規劃公示,1.0-2.0的低容積率,洋房、小高層成為主流建筑,讓人不禁感嘆:為什么改善產品成為了大同樓市的主力?
一提到改善產品,人們的固有印象就是低容積+大戶型,其實真正的改善無論是配套設施、物業水平還是園林景觀的檔次都要提上來。對于純新盤來說,釋放的信息只有戶型和容積率,我們就暫且先通過這兩個數據來看看大同2022年新出規劃的樓盤。

2022年新出規劃樓盤一覽
2022年,大同新出規劃樓盤共有11個,其中9個樓盤位于御東新區,2個樓盤位于市區,御東新區仍是未來的開發主力軍。從新盤容積率來看,基本都位于1.0-2.0之間,容積率1.5以下樓盤有6個,占比55%,甚至華遠天瀛的S1地塊容積率低至0.64,可以說今年的新盤大部分為低容積率樓盤;而從釋放戶型信息的新盤來看,最小戶型建面都在110㎡以上,最大戶型建面達到了280㎡,這樣看來大戶型面積也達到了。
所以,從釋放的2022年新盤數據來看,低容積率+大戶型改善型項目占據了較大的比重,也就是說2022年大同樓市未入市樓盤中,改善型產品已經逐漸成為主力。
但大家都知道,在大同剛需購房者才是主力軍,那么為什么改善產品會成為2022年大同樓市主力呢?
經過近幾年大規模的土地出讓及樓盤建設,大同市區及御東新區大部分土地已飽和,現在是一直向東向南拓展。從2022年推出的新盤位置來看,低容積率的基本都圍繞在文瀛湖周邊、方特高鐵及古城內,為了不損耗城市傳統風貌,破壞城市品質,對于周邊地塊的容積率和高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部分新盤位置分布
如方特南側的碧水云天蘭溪苑項目,A區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米,B區高度不大于14米,S2、S3高度不得大于18米,這都是為了不影響方特歡樂世界的整體景觀風貌,所以產品定位時只能規規矩矩做洋房、別墅類產品,文瀛湖及古城周邊樓盤同理如此。

碧水云天蘭溪苑規劃
再加上國家三胎政策的開放,家庭人口規模的擴大,對住房空間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這意味著更大的房子、更大的房間,也就意味著改善型需求的增加,也將催生新的對于125㎡以上的大戶型房源的需求。這針對的當然是生得起三胎的家庭,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基本都是購買二套房,購買力比較穩健,換房改善自然也不在話下。
那么,如此規模的改善型樓盤扎堆面世,對于大同樓市來說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好的一方面,在這個充斥著“低密型改善社區”廣告詞的時代,改善樓盤的扎堆建,對于大同城市的整體面貌會提升,人們的居住環境將變好,改善型購房者的選擇更多;不好的地方在于,剛需人群依然占著較大的比重,對于動輒八九千甚至上萬的價格,他們基本無力承擔改善產品,而剛需住房的供應有越來越少,購房壓力增大的同時選擇變少,買房將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