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我市十大工程之名城復興工程博物館建設工程目前已接近尾聲,施工單位正在做內部裝修和配套設施建設。圖為24日大型混凝土機械正在灌注博物館周邊地面。

大型混凝土機械正在灌注博物館周邊地面
據了解,博物館總投資約3億元,占地面積108349.78平方米,建筑面積319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地上面積2.1萬平方米。展示面積13783平方米。北與行政中心遙遙相對,西接大同大學,東鄰大劇院,南望美術館。
博物館御東新館特邀中國當代杰出的建筑師崔愷設計,該館的建筑形態承襲了大同歷史文化的積淀。這位負責人詳細介紹說,我市位于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交界處,大同文化中既有“漢化了的胡文化”,又有“胡化了的漢文化”,是中國“胡漢文化交融”的典型文化區域,博物館通過對具有升騰動勢的異形建筑空間的典型刻畫,對這兩種文化的沖突與碰撞力圖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表達;大同火山群是我國華北地區著名的火山群。
俯瞰這些火山群,螺旋形的地表結構,與四周旋轉發散開的地脈溝塹,形成壯觀的景象,宛如一條條巨龍沉睡在大地之上。博物館在設計中把地形結構的抽象與旋轉,形成獨特的形態與空間布局方式;云岡石窟是我國佛教藝術第一個顛峰時期的經典杰作。設計中將洞窟空間的形成方式引入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中,結合建筑外部形態特點,形成有特點的展廳與公共空間。
建筑主體為兩個弧形的體量旋轉而成的螺旋結構。建筑形體的外側布置圓形的淺水池,并設有弧形的連橋通往建筑內部,加強建筑整體的動態。建筑外側設置方形廣場,廣場四邊為20米寬的矩形樹陣,其間為綠地。場地北側與南側樹陣外圍,設置集中停車場。
博物館主要入口朝向東側與大劇院遙相呼應。地面以上主要由辦公區、展廳區、共享大廳、與公共服務部分組成;地下室主要由庫房、庫前區、公共服務活動區、設備區、地下停車區組成。多功能廳設在建筑南側可獨立對外經營;中央大廳層高18.5米,大廳內二層、三層適應展線的需求設置具有動感的弧形空中連橋,大廳西南側有弧形下沉大臺階與地下的公共服務空間連為一體,大廳中央形成恢弘大氣的內部空間,并將流動的空間感受貫穿設計始終,使整個建筑具有升騰的氣勢。
博物館一層分四個部分,分別為公共服務、多功能廳、辦公區及展示四部分。展廳部分主要有遠古恐龍化石展廳、唐代石刻展廳、大同早期歷史展廳;二層建筑為展廳部分、公共服務區、休息廳及休息平臺。展廳部分主要為北魏王朝展廳、遼金陪都展廳;三層分展廳部分、公共服務區部分、觀景平臺、休息廳及休息平臺;展廳部分包括專題展廳和明清重鎮展廳。專題展廳有銅佛造像、瓷器展、歷代錢幣展、館藏字畫展。
建筑外墻采用金屬掛板,呈45度菱形疊拼。突出自然粗曠的氣魄。博物館御東新館的建成后必將成為我市標志性建筑和城市歷史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