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大興廉租住房建設的同時,各地的相關性政策也相繼出爐,在資金建設等領域也出現了相關性的政策條文,有力的保障了安居工程的建設進度,也實現了地方工程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得到了公眾的一致認可。
吉林省在全國較早探索實行廉租房“按份共有產權”,廉租房住戶可以出一部分資金,獲得部分產權,并通過嚴格的制度,保證共有產權籌集的資金循環用于保障房建設本身。這種方式,為吉林省加快廉租房建設提供了關鍵性的支持。
無論租售并舉還是共有產權,政策上都還沒有明確給予支持,只是一些省市的探索。但在不少地方主管部門的負責人看來,如果制度上不進行探索、突破,這幾年的保障房資金很難持續。保障房建設,應該更加實事求是,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手段加快建設進度。
香港的公屋由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管理,房屋署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因為長期奉行低租金政策,僅租金收入難以維系公屋運行。以2009年—2010年度為例,房委會公屋租金收入為99.23億港幣,薪水、維修、折舊等開支為116.85億港幣,二者相抵尚“虧”17.62億港幣。
據統計,2009年—2010年度,房委會出租商業樓宇和資助自置居所兩項盈余合計為20.22億港幣,加上其他項目盈余,當年綜合運作盈余為3530萬港幣。房委會估計,考慮出售剩余居屋的收益,下一年度綜合運作盈余可超過4億港幣。
目前,房委會主要通過兩種途徑補貼公屋,一是按市值出租公屋附屬的商業設施和非住宅設施,如商場、鋪位及停車場。二是通過各種自置居所計劃出售房屋,從中獲得可觀的盈余。此外,政府也會通過免費撥地、撥出資本和貸款提供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