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三季度宏觀數據好于市場預期,對此,市場的判斷多數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底部向上了。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中國經濟還沒有到底,可能還會繼續下行,因為過去造成經濟下滑的一些因素還在那兒,沒有什么新的因素能夠有力的使得經濟回升。

茅于軾指出,中國的經濟潛力非常大,GDP增長還有很大空間。但是像金融業的壟斷造成了中國經濟的畸形,老36條頒布至今快三年時間了,卻沒有什么進展,可見障礙很大。因為壟斷集團有很大的既得利益,它妨礙了公平競爭,只有公平競爭下賺的錢才是真正的GDP。
央行行長周小川最近發表文章認為,銀行并無暴利,也不存在壟斷。就此,茅于軾對和訊網強調,“銀行暴利是一個現實,而且銀行業的老總們也說,賺錢都賺得不好意思了。這是什么意思呢?我不是憑本事賺錢,我靠壟斷賺錢。而且通貨膨脹5%,給大家的利息2%點多、3%點多,完全沒有利率自由化和市場化”。
“銀行業有很大的問題,現在從賬上看壞賬的比例很低,但是隱性壞賬比例非常大。所謂隱性壞賬就是銀行貸款干了很多項目,這些項目都不賺錢。不賺錢就不能還本,不能還本就變成了虧空。到了該還的時候還不出來,現在還沒有到該還的時候,但是這兩年就要到了。”茅于軾說。
另外,對于房地產調控,茅于軾認為,房地產問題首先是供給不足,供給不足的原因在于土地不能自由買賣和保障糧食安全的18億畝紅線。房價這么高就是土地貴,土地為什么貴就是政府控制了。如果土地能夠自由買賣,或者能有好的投資機會,房價馬上就會下來。
記者:從整體經濟下滑趨勢來看,好像還沒有到底部,您是怎么看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呢?
茅于軾:我猜測恐怕還要往下一點。整個趨勢還是往下走,我猜測還沒有到底,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因為過去造成經濟下滑的一些因素還在那兒,沒有什么新的因素能夠有力的使得經濟回升。
記者:目前我們看到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包括國務院剛剛公布了"兩個凡是",允許更多的民營企業有更多的投資機會,您怎么看政府在這方面的舉措?
茅于軾:這個話已經說了多遍了,其實沒有什么真實的效果,從老36條到新36條都有這個內容,實際上門還沒有開。最起碼一點,民營資本能不能進入金融業,政府也是幾次想要突破這個,但看起來是非常困難。其他的壟斷行業也沒有多少改進。
#p#副標題#e#
所以,盡管有這些想法,但是沒有落實。按理講,中國的經濟潛力還是非常大的,把這些問題解決了,GDP增長還有很大空間的。但是要落實這些相當難,從老36條到現在快三年時間了,沒什么進展,可見里面的障礙很大,因為壟斷集團有很大的利益。壟斷者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它妨礙了公平競爭。妨礙了財富的創造。壟斷賺的錢是靠損人賺的錢,競爭賺的錢是真正的財富狀態。我們現在靠壟斷賺錢,損害了消費者。公平競爭下賺的錢是真正的GDP,那是真的創造出來了。
中國要解決經濟往上,壟斷首先要解決,恐怕所有人都同意這個看法,連壟斷者也認識到這一點,但它有利益問題在里面,不大愿意放手吧。還有政府管的一些事,政府的利益太強大了,不愿意放手。
記者:央行行長周小川最近發表一篇文章,他認為銀行并無暴利,也不存在壟斷,引起很大爭議,您對此怎么看?
茅于軾:銀行暴利是一個現實,而且銀行業的老總們也說,我們賺錢都賺得不好意思了。這是什么意思呢?我不是憑本事賺錢,我靠壟斷賺錢。而且通貨膨脹5%,給大家的利息2%點多、3%點多,完全沒有利率自由化和市場化,靠著壟斷利息就能賺很多錢。
我國的銀行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是最大的財富狀態機會,或者講現在有非常大的浪費在里面。銀行不能起到改善資金配置利用效率的作用,最需要錢的地方得不到錢,虧損的項目有的是錢,這就是金融業有大問題。金融業干嘛吃的?錢盡其用,把錢用好了。現在我們把錢用在歪地方,好的地方不能用,這是銀行業的問題。
記者:許成鋼老師和您是同樣的看法,他也認為民間資本不能開銀行,不能進入金融領域,是對整個改革非常大的障礙?
茅于軾:對。
記者:但是政府可能會擔心民間開辦金融機構,發生卷款跑了的這種情況?
茅于軾: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私人辦銀行就有這種可能性,尤其我國各種制度不完善,特別是司法也不獨立,這個危險是存在的。但是你看全世界,像美國的銀行都是私人辦的,它很少出事,不能說絕對沒有,基本上沒有什么事。所以,還是有辦法的。
當然我不是銀行業的專家,我不太清楚怎么防止這些不良行為。但反過來看,我們現在壟斷銀行是不是沒有壞賬呢?我們過去好幾萬億的壞賬不是被剝離了嗎?剝離歸剝離,但壞賬還在那兒呢。所以,不見得不開放就沒有壞賬,一開放就要出事。
金融業本質就是一個冒險的行業,所以只能說在風險和利潤中求平衡,從這個道理講,國家辦不見得比私人辦有多大的優勢,就看你管理上的風險和利潤的平衡,風險高,利潤當然高,但是你得平衡這個風險和利潤,不能夠只顧利潤不顧風險。這一點應該講私人銀行可能還有優勢,私人銀行要考慮到利潤的極大化,國有銀行反正不是自己的錢,賠了就賠了,可能更不好。所以,民辦銀行沒有什么值得懷疑的地方。
記者:最近中國銀行行長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銀行業存在著隱性理財產品的一些問題。
茅于軾:我覺得銀行業有很大的問題,現在從賬上看壞賬的比例很低,但是隱性壞賬比例非常大。所謂隱性壞賬就是銀行貸款干了很多項目,這些項目都不賺錢。不賺錢就不能還本,不能還本就變成了虧空。到了該還的時候還不出來,現在還沒有到該還的時候,但是這兩年就要到了。#p#分頁標題#e#
因為2008年那些項目都投產了,投產就看出來了,這些項目是有錢賺還是沒錢賺,現在大部分的高鐵,甚至全國的高鐵都是賠的。有些高速公路車走得很少,也是賠的,這都是大問題。地鐵修了那么多,恐怕都是賠的。當然地鐵賠還有些道理,它有人在用。那個沒車的高速公路,那個賠就毫無道理了,又沒有用,還要賠錢。地鐵賠錢它有它好的外部性,這個賠一點有它的道理,但是高鐵我覺得修早了,我們收入水平沒到那個地步。
所以,我坐了幾次高鐵,大部分的狀況空位子非常多,說明大家還是坐不起。這些項目,還有一些是大學的貸款,大概也要上千億了,大學怎么賺錢?大學是賠錢的,它怎么還這個錢?這些都變成窟窿了。中國經濟的大危機就在這上面,這些窟窿一旦暴露出來,就變成金融危機了,到那時候就有麻煩出現了。
記者:說到地鐵,最近有一些消息說地方政府為了拉內需,在做一些投資的項目,要仿照香港地鐵的模式,很多城市都要建地鐵。
茅于軾:問題是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城市交通確實很擁堵,地鐵修建費用不太貴,這個要做專門的研究,不是說都可以造或都不能造,這是個案去研究。
前幾年的情況確實是地鐵不夠,所以交通特別擁堵,但是并不是每個城市都如此,而且也要看整個城市收入水平、經濟發展速度、前景,這都和地鐵修不修有關系。有的地方不光要修地鐵,還要修各種軌道交通、輕軌、城市間的通勤車,這有的時候都很需要的,看情況。
記者:我們看從六、七月份開始地方政府似乎又有許多項目,發改委也在加大項目的審批,目前經濟學界對此分歧挺大,一種認為在這個時間點應該加大投資。您是怎么看的?
茅于軾:從整個GDP平衡來看,中國儲蓄非常高,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差不多50%。這么高的儲蓄一定要轉換為投資或者是出口,但現在我們不能增加出口了,因為出口外匯儲備已經太大太高了,所以轉換成投資是對的。
問題是誰去投資?我覺得還是要民間資本去投資,應該鼓勵民間資本。現在民間資本投資的機會能賺大錢的,政府都壟斷了,所以民間資本很少有機會投資。
那就變成了政府投資,政府投資就有一個問題,往往是虧本換項目。政府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將來的消費,一般講為什么投資?為了擴大將來的消費,但是政府投資不是這樣,政府投資是為了把今年的GDP用掉,這兩個不同的目的,管你項目有效益沒效益,對將來的消費有沒有用,我先把它投了,政府投資是這個目的。
民間投資是不一樣的,它一定要賺錢的,賠錢的項目,私人資本是不會投的。所以,增加投資不錯,問題要增加私人投資,不是增加政府投資,這一點我們有很大問題。從土地的獲得,就在政府手里面,資金的獲得,也很大程度靠政府。然后還有很多市場的進入,也是政府在那里決斷,所以說了半天民間投資很難投,民間很愿意投,比如說金融業、石油業、通信業,進不去。所以,這個事要有重大的變化,沒有重大變化,這個狀況改不了。
記者:房地產調控兩年多了,房價和土地市場包括房地產的成交五月份看起來都在持續攀升,目前看起來這次調控效果并不是很大?
茅于軾:房地產的問題是市場不完善,不從這個問題解決,用一個限購、用行政命令的辦法解決不了問題。政府必須用市場,發現房地產的問題在什么地方,然后用針對性的政策來解決它。
#p#副標題#e#
房地產問題,首先是供給不足,土地不能自由買賣,再加上18億畝紅線糧食安全保障,土地就是大問題,房價這么高就是土地貴,土地為什么貴就是政府控制了,你讓老百姓自由買賣土地,房價馬上就下來了,用不著你管調控。當然還有很多別的問題,收入分配畸形,高收入的人買好多房,低收入人買不起;還有儲蓄率太高,大家不消費,就是買房;還有沒有投資機會;好多因素造成房價虛高,而且投機房非常多。要從根本上解決。
這些問題解決了,房價自然就穩定下來了,現在用限購、用行政命令,背后的問題還在那兒。土地不能自由買賣,土地供給受限制。土地價高、房價高、收入分配很畸形、儲蓄的錢不能轉化為有效投資就去買房,這些問題都不解決,用一個限購沒用的,老問題還在那兒。
現在的情況,房價泡沫沒有破的原因是投資者沒有把房賣了,錢沒有什么用處,所以他不愿意賣,就保留那個房。一旦房子賣了,我的錢可以投資,可以賺錢,他就會把房子賣了,這個時候泡沫就破裂了。這是很危險的。但是這一步說老實話,很難避免,我看這個東西是很麻煩的事。
記者:所以短期來看房價還是會漲?
茅于軾:我覺得房地產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土地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儲蓄要有投資機會,沒有投資機會就要買房,你要把投資機會敞開,老百姓的資金有地方去,能賺到錢,他就不買房了。
記者:關于國慶期間中央電視臺的一個采訪"您幸福嗎",引起了網絡和現實普遍的討論。這方面想聽一下您對幸福的理解?
茅于軾:幸福一方面取決于物質,物質很窮,吃飯都吃不飽,談不上幸福。從物質上講,現在應該是比較幸福的,中國幾千年沒有像現在這么豐富,收入這么高。從總體來講,你看我們這個社會真是非常的富有,雖然收入分配很不好,但是最窮的人也比過去強多了。過去最窮的人是餓肚皮,現在最窮的人是肚皮不餓了,餓肚皮是很難受的,你們沒有捱過那個難受的勁。
但是物質只是一方面,幸福不幸福還看他心情舒暢不舒暢,心情不舒暢,物質很豐富,總得說起來就不夠幸福。現在中國的幸福觀的問題,除了很少數收入很低的一部分人,大家收入提高了,但是幸福不滿足的原因,就是物質以外的問題。我覺得主要的問題還是安全、財產的保護、社會的正義這些東西是心里頭不安全吧,財產保護、社會的正義,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幸福觀的問題,剩下的就在于本人了。但是從客觀上講,就有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