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這賬單是貼出來了,可是我們怎么能看懂啊?”29日上午,北京市豐臺區豐體時代小區7號樓大堂公示欄前,從早市買菜回來的張女士研究了半天密密麻麻的數字,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名目忒多了,后頭就跟個數兒,看不懂。”
2012年是“物業質量服務年”,市住建委對物業公司的“曬賬單”行為提出了強制性要求。29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官微“安居北京”發布微博提醒各個物業公司,根據《北京市物業管理辦法》的規定,物業管理“曬賬單”于本月31日截止,各區縣房屋行政主管部門將對物業項目的公示情況進行檢查,對未履行公示義務或未按要求公示的物業服務企業,將責令限期改正,并將其違規行為記入物業服務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根據規定,物業公司需要在賬單中列出去年全年的收入和支出狀況,須網上填寫并在社區顯著位置進行公示,且公示時間不少于15日。
賬單曬得快 細節應清楚
記者調查發現,與往年相比,曬賬單的小區明顯增加,但很多市民對這張賬單的真實性仍舊心存疑慮。究其原因,賬單自身的問題才是主因。
記者走訪了海淀區塔院小區。這一小區的賬單是按照市住建委推薦格式,數十項支出、收入明明白白地寫在了賬單上。“目前,我們還沒有任何居民有問題來咨詢或者提建議。”在為該小區服務的首開億方物業公司中,相關負責人柳先生向記者介紹說:這張賬單從3月初就開始曬,目前已經滿15個工作日。
而在朝陽區水郡長安小區中,雖然同樣曬出了賬單,但賬單上的數據卻引起了業主吳女士的質疑:“這張賬單寫得太模糊了,上面公共區域的收入為60.43萬元,但公共區域的經營支出卻達到了81.35萬元。這錢到底怎么收的,怎么花的,有幾塊廣告牌,租出去了幾個車位,都沒寫在上頭。這么模糊的數據,曬了有什么用?”
賬單有出入 業主要“較真兒”
在一份《楓丹麗舍物業服務收支情況表》上顯示,2011年物業服務費收入為401.77萬元,但在同時公示的《物業服務項目收支情況報告》中,顯示物業費收入為397.23萬元。
“對不上的不止這一處,我們已經提請進行審計。”該小區業委會成員冉先生說。記者了解到,業主組成的業委會已經持續工作多年,這一小區和其他沒有業主大會的小區相比,對物業更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