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南一村二類居住項目用地正式出讓,央企中石油意外出現在昌平沙河地塊爭奪行列中。由中石油下屬的盤錦遼河石油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2.8億元配建限價房6.35萬平方米的條件競地成功,不少開發商戲稱“賣石油的打敗賣房子的”。而今年8月8日,隸屬于中石化的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拿到朝陽區安慧北里一商務金融用地,成交價格約為6289萬元。
雖然中石油表示盤錦遼河石油房地產公司并非旗下企業,但央企退房令再一次引起關注。
“實施兩年半,退房令可以說對市場并沒有產生太大影響。”知名房地產評論人、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副秘書長陳寶存說,“事實證明,退房令就是出來玩兒一下,沒有落實,也不可能落實。”
2010年3月,在央企地王盛行于世,甚至上演了一日三地王的瘋狂后,2010年3月18日下午,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命令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同時公布了16家房地產央企名單。同年3月22日,時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召開部分中央企業會議,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在15個工作日內制定退出房地產業務的方案。這是國資委第一次針對央企近年來在房地產業的高調舉動作出回應,也拉開了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的序幕。隨后多家銀行根據國資委的名單,要求旗下各支行對清退名單上的房地產企業的存量貸款采取保全措施,并到期收回。
如今,兩年半的時間過去了。雖然央企拿“地王”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并未完成“兩年內全部退出的目標”。根據北交所發布的交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務共成交34宗,其中有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等11家非房地產主業的央企,通過北交所轉讓13宗房地產項目,成交額為7.37億元。對比一季度數據,二季度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環比僅增長不到10%。
北交所集團董事長熊焰公開表示,從今年業務部門的數據來看,這項業務無論從項目數量或是資產保值增值率來看增長都有限,甚至許多央企要退出卻無人接盤。
“目前真正落實退房令的央企并不多,比例不到30%。”一業內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