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月300城土地出讓金總額1.7萬億 同比減少兩成
發布時間:2014-10-13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10月9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中國300
城市土地市場交易情報》(下稱“報告”)。報告顯示,1-9月,
全國300個城市
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7109億元,同比減少20%。其中,
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下同)出讓金總額為11514億元,同比減少20%。
樓市降溫房企投資意愿不強,反映在2014年前三季度
土地市場的
成交情況上,最直觀的就是土地出讓金總額減少。在
一線城市則出現了“量跌價升”的現象。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有所回溫,甚至有的樓面價達到50%的同比漲幅。報告顯示,
北京、上海分別以1583.6億元和1033.6億元的出讓金總額領跑全國。
中國
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認為,這表明一線城市的土地仍是
開發商的首選。持相同
觀點的還有德佑地產分析師趙葆根,他表示,在
房貸新政的影響下,開發商在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供求量及出讓金均同比下降
土地市場低迷,符合目前市場的預期。“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場處于低位運行狀態,成交量和出讓金逐月下滑。”陳晟表示,這一趨勢不會很快扭轉,最起碼要到明年下半年。
報告顯示,1-9月,全國300個城市的土地供應量及成交量均下降明顯。300城共推出土地26349宗、98420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15%、18%;成交土地21037宗、78333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22%、24%。
其中,住宅類用地共推出7685宗、34594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22%、20%;共成交5823宗、26605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9%、28%。
針對土地出讓金減少,報告分析認為,樓面
均價在年初沖高后逐漸回落,今年三季度低于去年同期,整體漲幅收窄。成交量的減少及樓面均價漲幅收窄致使土地出讓金下滑。
樓市成交低迷,導致了
房地產市場資金流通不順暢,房企從資金安全的角度出發,投資熱情出現下滑。陳晟稱,目前大部分房企手中還有大量
庫存,仍需以
去庫存為主,土地儲備的欲望并不大。
在市場降溫的大環境下,仍有房企愿意拿地,然心態不一。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分析稱,第一類是持續看漲派,認為市場降溫是暫時的,拿地節奏宜快不宜慢。第二類是資金充裕派,此類房企受拿地資金的制約并不大,對于優質地塊,從經營和擴張角度看,都愿意去拿。第三類是抄底派,目前土地市場處于一個降溫態勢,房企此時拿地,資金成本可控。
報告顯示,1-9月,全國300個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1197元/平方米,同比
上漲5%。其中,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為174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0%。其中,一線城市量跌價升,土地市場有所回溫,一線城市的樓面價仍保持50%以上的同比漲幅。
數據顯示,2014年1-9月,一線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積250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1%,成交的2366萬平方米土地面積的樓面均價為7917元/平方米,同比上漲57%,平均溢價率為29%。
陳晟表示,從顯示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出現“地熱房冷”的情況。在樓市不溫不火的狀態下,一線城市的土地仍受到開發商的追捧。相比之下,開發商對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的土地則是謹慎入手。
趙葆根稱,目前開發商的第一要務仍是去化已有
樓盤,回籠資金,如果年末的市場回暖能夠基本滿足其需求,資金相對充裕的開發商勢必將在土地市場投入更大的精力。
趙葆根稱,從9月上海的土地市場情況來看,部分宅地的溢價已有抬頭的趨勢,如果明年市場進一步回暖,土地市場的競爭勢必將變得更為激烈,因此不排除部分開發商在今年年末率先入市。他認為,目前隨著房貸新政的出臺,開發商本身在心理上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
央行救市,利好市場預期。如果今年第四季度成交量能夠出現扭轉態勢,房企資金壓力減少的情況下,拿地頻率會加快。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亢亞娟認為,在房地產市場整體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大多數房企進入了全面保守狀態,預計四季度土地市場仍將處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