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水深坑多 教你學會兩招必殺技防身
發布時間:2016-07-04 來源:財經網 編輯:萬曉慧
摘要:在
二手房交易的過程中,買賣雙方通常只關注交易的最終結果,卻忽視了交易過程的安全性。而事實上,往往最能影響交易結果的就是整個交易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長期以來,買賣雙方之所以會選擇中介公司代理交易,不僅僅是為了得到房源信息,他們也寄希望于中介公司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有安全保障的交易過程。而事實上,無論是所謂的港式打法還是獨家簽賠,都讓買家賣家更加惶惑,如何在二手房交易中全身而退,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呢?
當務之急是充分了解自己 如果對自己的
購房資格、
貸款資格、付款能力等等都不了解,那只可能被各種中介忽悠的團團轉。當發現資格不符合時,千萬不要相信中介的“非常規”處理方式——補辦證明、辦假證明、裁決過戶、見證產權、消費貸等,雖然可能有過辦成的先例,但由于本身違規違法,中介人員也不可能出具書面承諾,而違規風險實則都由買賣雙方承擔,因此,這種做法風險不可預估。
重中之重是選擇一個靠譜的中介 隨著存量房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二手房
市場,傳統中介如鏈家正大躍進的擴張門店,而像房多多這樣的互聯網中介也瞬間進入了近十個大中
城市的二手房市場,購房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更眼花繚亂。
選擇中介到底應該考量哪些因素?房源?傭金?服務?我個人認為,對于上海這種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
房產交易,沒有比“安全”更加重要了。對中介的安全等級做個簡要的分類:
第一種:夫妻店 安全等級:低
據統計,上海的中介門店中有50%以上都屬于小本經營的小中介,也就是傳說的夫妻店,他們通常都是本地人,甚至就住在自己門店周邊的小區,對小范圍的市場很了解,來掛房的多半是熟人或熟人介紹的。這樣的門店好處是傭金好商量,可還價,但至于“安全性”基本可忽略,一旦遇到問題,因為沒有品牌包袱,大部分的處理方式都是:你去告我吧!
第二種:品牌連鎖門店 安全等級:中等 品牌中介相對于夫妻店來說相對安全,一方面大公司本身的流程較為規范化和系統化,服務人員也較為專業,會做一些風險提示;另一方面,會受到社會輿論的監督,例如年初頻頻爆出的中介違規操作事件,對其品牌的影響其實非常大,得不償失。
此外,品牌中介還會推出一系列收費的安全保障,例如某中介巨頭的“五大安心”服務承諾,今年年初,這家中介又成立了先行賠付基金,涵蓋了兇宅、輻射超標、簽前查封、物業欠費和房屋漏水五大類情況。這五大保障一經推出,迅速的被搜房網抄襲,變成搜房5大購房保障。
可見,中介行業也在逼迫自己重塑整個行業的信任鏈條,但事實上,僅僅這幾個方面根本無法覆蓋了二手房交易中最常見、最隱蔽、最不可預知的幾類風險,例如資金風險、違約風險等等,很明顯,中介公司挑選了幾個最無關痛癢、幾率較低的類項在裝飾門面。
第三種:房多多等互聯網平臺 安全等級:較高 沒有說互聯網中介,而是平臺,是因為有些互聯網中介僅僅是將門店搬到了網頁或APP,單單從“安全保障”來說,可以發現,除了前面提到的搜房網,愛屋吉屋的所謂“四險一支持”與鏈家的相似度也極高,但同時,第三方的互聯網房產交易平臺卻在這條路上積極探索,走在中介的前面。
典型的是房多多的16大安全保障,雖然看起來保險的類項過于細分甚至有些相似項,有充數嫌疑,但總體而言,是目前我看見的,中介行業中較為完善且實用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它貫穿了整個交易的所有環節,包括細分到交易、
交房、交房后的各種場景,而不僅僅是
成交之后所發現的“兇宅”“輻射”等問題。
這可能和這個平臺的模式相關,房多多線上直約+線下交易中心過戶的模式,也促使房多多更多的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或者說是互聯網思維來考量。
線上直約解決了因買賣雙方無法直接溝通而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同時避開了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產權不明晰、雙方對交易條件理解不一致等等交易風險;而交易保障的推出也使得線下交易中心的服務更加完善,特別是針對一些小白買家賣家,習慣了傳統中介的經紀服務,會更加擔心因自己的不專業而造成交易風險的問題。
總而言之,相比新房而言,二手房的交易過程更為繁瑣、房屋標準更難統一,加上產權信息不透明、房屋權屬核驗困難等因素,二手房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因此,我們更應該多加防范,知己知彼,用提前預防來減少后期無奈的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