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八月數據顯示 多城房價漲幅將有所擴大
發布時間:2016-09-20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郎蕓
摘要:9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8月份70個大中
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
數據。其中,
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
上漲的城市分別比7月份增加13個和6個,同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比7月份增加4個和1個。
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
房價繼續上漲,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個數和同比上漲城市個數均較7月份有所增加,一、二、三線城市一、二手住宅價格同環比漲幅均擴大。與此同時,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比7月份有所擴大,同比漲幅二、三線城市均繼續擴大,
一線城市則在連續三個月收窄后有所擴大。
數據
多城漲幅有所擴大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8月房價數據顯示,全國房價總體繼續上漲。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指出,我國8月房價繼續上漲,總體體現出環比上漲城市個數有所增加和同比上漲城市個數也略有增加兩個特征。
與7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8月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
住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上漲的城市有64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最高漲幅為5.6%,最低為下降0.3%。
同比來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個,上漲的城市有62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最高漲幅為44.3%,最低為下降3.8%。
二手住宅價格方面,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9個,上漲的城市有57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最高漲幅為4.5%,最低為下降0.4%。
二手房同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53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最高漲幅為46.9%,最低為下降4.4%。
劉建偉指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64個和57個,分別比7月增加13個和6個;持平的城市分別有2個和4個,分別比7月減少1個和3個;下降的城市分別有4個和9個。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64個城市中,比7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1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5個,最高漲幅為5.6%。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57個城市中,比7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0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18個,最高漲幅為4.5%。
與此同時,同比上漲城市個數也略有增加。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62個和53個,分別比7月增加4個和1個;持平的城市分別有2個和1個,均比7月增加1個;下降的城市分別有6個和16個。
“分城看,8月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比7月有所擴大。”劉建偉,而8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在連續三個月收窄后有所擴大,二、三線城市繼續擴大。
縱深
庫存壓力進一步緩解
根據國家統計局9月13日發布的《2016年1—8月份全國
房地產開發
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今年1—8月份,
商品房銷售面積87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商品房銷售額66623億元,增長38.7%,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
雖然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比1—7月份分別回落0.9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但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長分別達到25.6%和40.1%,均高于總體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0870萬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51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639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減少2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54萬平方米。
隨著
樓市傳統銷售旺季“金九銀十”到來,9月一二三線城市樓市顯著升溫,主要城市的庫存壓力進一步得到緩解。
中國指數研究院9月5日發布《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
市場交易情報(20160829—20160904)》,CREIS中指數據顯示,第36周重點
監測的30個城市
成交面積環比增長4.2%。其中15個城市環比有所上升,占監測城市的50%;與去年同期相比,30個代表城市成交量整體提升53.6%,其中23個城市同比上升。
重點監測的30個城市中,有15個主要城市庫存總量較上周下降1.90%。環比下降的13個城市中,廈門降幅最高,約9.68%,合肥次之,環比下降8.95%;僅深圳、蘇州環比有所上升,增幅分別為2.97%和0.53%。
分城市來看,各線城市成交同環比繼續上揚。環比來看,一、二、三線城市全部上升,但增幅均在10%以下;同比來看,各線城市繼續上行,一線城市增幅最高超七成。
同時,在重點監測的城市中,武漢、上海和天津成交面積位居前三。從累計同比來看,僅深圳和
北京分別下降31.16%和16.74%,其他城市均呈增長態勢,其中天津漲幅最高為89%。
連線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
調控從嚴推動市場回歸理性 自今年二線熱點城市房價漲幅屢創新高后,南京、蘇州、廈門、武漢等地相繼出臺最新版房地產調控
政策。18日,杭州發布公告,宣布將暫停向擁有多套
房產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回歸了
限購城市的隊列中。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盡管杭州樓市限購政策主要針對主城區,且主要針對非本市戶籍,力度不大。但是,結合此前蘇州、廈門樓市限購等種種跡象,表明核心二線城市政策已經開始進入收緊階段。
“核心二線城市重啟限購主要是為了限制投資投機性需求。”張宏偉分析,當前宏觀經濟仍然下行,貨幣政策相對寬松,
貸款利率成本也較低,對于高凈值人群來講,手頭有富裕的資金,但是沒有有效的資金投向,資產配置需求驅使這些人群將資金投向房價正處于上漲通道的樓市。
“從投資先后順序來看,首先關注一線城市,再次是一線城市所處經濟圈內的核心二線,然后是一般二線城市。”張宏偉說,這樣的投資客資金輪動導致今年不同城市間的樓市也出現輪番上漲。
張宏偉表示,對于首先出現輪動的一線城市、核心二線城市來講,在投資客驅動之下,樓市已經出現周期性的高點,樓市也將步入
調整的周期。對于還未出現快速上漲的長沙、鄭州、青島、濟南、重慶等城市而言,現在仍然有投資價值可尋,但是在下一輪輪動上漲之后也會進入周期的高點。
“從政策面來看,部分城市因為樓市過熱已經出臺調控措施,比如京滬深、蘇州、南京、合肥、杭州、廈門、鄭州等等。”張宏偉分析,從政策面的趨勢來看,上述熱點城市仍然存在政策層面“降杠桿”收信貸的可能性。
張宏偉認為,隨著如樓市限購等調控政策的從嚴執行,上述城市的市場成交量勢必會出現下滑,短期投資價值正在降低,投資風險在增加。伴隨著供應量的增加,預計明年上半年市場去化周期會進一步回升至12個月以上,上述核心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預期打破,個案價格有可能會出現下調。而等到投資客開始退場,核心城市周邊的城市也會出現
降溫,市場將回歸以居住和改善為主的理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