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金九銀十的樓市大戲剛剛落幕,第四季度的豪情就紛沓而至。在省城太原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黃葉落滿秋之后,能不能迎來冬季的溫暖成了公眾最期待的事兒。
10月底、11月初,已經積累客戶多達半年至一年之久的省城太原多個新樓盤亮相,現場簽約的不少購房者感覺開盤價格與自己的心理預期相符,甚至低于自己的心理預期。然而,在2009、2010年樓市火爆的時候,購房者購房的實際成交價遠高于售樓處所報出的起價和均價。
"成交價低于報價,不能不說是太原樓市向下的一個信號。"山西崇泰景和房地產經紀公司的高揚總經理分析,市場銷售量下滑,開發商對銷售價格作出讓步在情理之中。對于不了解開發商營銷策略的購房者來說,更在意實際成交價的變化。這種以低價入市促成交易的銷控手段,巧妙之處只有業界人士看得懂。
以省城太原某名盤為例,2011年6月該盤展示中心開放時,售樓人員表示項目銷售價應在10000元至12000元/平方米,9月中旬,該盤回應客戶的預計開盤售價已變為8000元/平方米以上。但10月底開盤時,該項目推出的500余套房源,最高價不過8880元/平方米,最低價僅為6250元/平方米,客戶全額付款還可以享受9.6折優惠。
無獨有偶,2010年秋季在省城太原拿地的某名盤,揚言項目定位高端,售價將達到12000元至15000元/平方米。準備本月底開盤的該項目,樣板間開始展示,售樓人員稱開盤均價將在12000元/平方米左右。業界推算,為在高端項目集中放量的年底獲得良好業績,該項目的實際成交價可能會低于11000元/平方米。
"省城市場存在大量的改善性置業需求,開發商還未到迫在眉睫的地步,大張旗鼓地喊降價,營銷效果會適得其反。"山西安家房地產經紀公司的康先生稱,更改精裝、配套標準以達到抬高或降低銷售價格的銷控手段,在一線城市樓市動蕩期屢見不鮮。
11月7日,記者到訪上述兩家樓盤時,售樓人員對項目降價一事矢口否認。"沒有前期銷售,哪兒來的價格下降?"一位置業顧問說。此種隱蔽的降價方式,業主拿不住開發商的任何把柄,但通過簡單的加減法,業主即能明白開發商調整精裝、配套的用意何在。
當全國降價之聲炒的沸沸揚揚的時候,誰有能看透樓市隱蔽背后的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