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在大同市,一提到天鎮縣首先想到的就是“貧困縣”,然后就是天鎮三!氨0病薄ⅰ氨D贰、“保潔”。從2012年到2016年,天鎮縣每年以向外輸出保姆為扶貧計劃,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光鮮的背后,如何才能長期發展天鎮縣保姆服務行業?如何能將天鎮保姆品牌打響?
天鎮縣是山西的北大門,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戰略位置重要,但不像左云、渾源兩縣,擁有煤礦及全國知名的旅游資源。天鎮是國家級扶貧縣,縣內山大坡高,地瘠人貧,全縣22萬人口中,農業人口18萬,其中貧困人口7.38萬(數據來源于黃河新聞網)。
天鎮縣歷來的風氣就不興外出打工,“好出門不如賴在家”——這是當地村民普遍持有的守舊觀念。2012年6月,首批70余名天鎮農村婦女培訓保姆合格,陸續向北京輸送。
保姆行業收入本來普遍不低,以大同為例,大同的月嫂平均月薪為5000元左右,住家的家政保姆的月薪為3000月左右。保姆行業包吃、包住,在大城市的務工中省下一大筆開銷費用,一個月3000元在一名農村婦女的手中是很容易省下來的。
三年來,天鎮縣就地培訓家政服務人員131期、6478人,輸送到北京進行技能提升培訓的有88期、2836名,這些婦女在北京、天津等地大部分實現了就業,月工資在2500元—5000元,人均年收入3.5萬元左右。就業婦女每年可以為全縣增加勞務收入達9000多萬元,相當于全縣財政總收入的一半(數據來源于山西晚報)。
截止到2016年,天鎮保姆三上央視的新聞聯播欄目,引起極大關注。“天鎮保姆”也成既“山西北大門”、“首都菜籃子”之外最響亮的一張名片。

天鎮保姆走上央視
我們也不能報喜不報憂,2013年的央視朝聞天下“走基層”關于天鎮保姆的第二期,保姆大媽們便在選擇雇主上開始進行挑剔。有老人的不去,家里有大齡單身男的不去等等。因為天鎮保姆們大多都是農村出身,對于在城市人在日常的生活習慣、溝通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在培訓上不能光培訓日常的工作技巧,還是要多培訓服務、態度,創立起自己的服務文化。要讓人們一提到天鎮縣只想到的是“保姆服務好”或者“保姆專業”,而不單單只是“保姆”兩字。
除了輸出保姆之外,還要關注一些技術性強,服務要求更高,薪資待遇更好的工種,如:月嫂、護工、育兒師等崗位,這樣才能讓天鎮農村婦女脫貧到小康甚至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