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去產能近年來一直都是煤炭行業的熱門話題,今年政府將進一步加大煤炭去產能力度。2017年山西將關閉退出煤礦18座,化解過剩產能1740萬噸。

礦工作業
山西淘汰落后產能

去產能資料圖
18座關閉退出煤礦分布于5個地級市11個縣區,年產能90萬噸及其以上的煤礦共9座。其中,大同礦區將關閉山西大同礦區后溝煤業有限公司(山西大同礦區晨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大同礦區西周窯煤業有限公司(山西大同礦區晨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大同礦區峰子澗煤業有限公司(山西大同礦區晨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三座煤礦,退出能力90萬噸/年。
此外,同煤集團也將關閉退出3座煤礦,包括大同市東周窯煤礦(位于大同市左云縣)、大同煤礦集團雁崖煤業有限公司(位于大同市南郊區)、大同煤礦集團同軒金海煤業有限公司(位于忻州市原平市),退出能力370萬噸/年。
2016年,大同煤炭去產能取得了顯著成效。2016全年共關閉同家梁礦、同生宏達煤業、同地北杏莊3座礦井,退出煤炭產能375萬噸,分流安置6000人。
同煤煤炭工人的痛楚

煤炭工人資料圖
同煤集團上千名同家梁礦的礦工,已被分流到同煤集團的其他礦井,一部分員工轉崗到了塔山電廠,還有不少人仍在等待著分流。
對于世代在礦上生活的老礦工來說,什么都可以聊,唯獨對于“去產能”避而不談。他們一邊等待著分流結果,一邊努力的適應新的生活。

關停后的礦井
煤炭去產能無疑是大勢所趨,然而對于那些對“煤炭”有著特殊情感的礦工來說,去產能卻是在疼痛中做減法。正如同煤集團一位負責人所說,“關一座礦很容易,關一座城卻很難”。去產能不僅僅是關停一座煤礦那樣簡單,礦工之后何去何從,值得全社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