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大同市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以舉世聞名的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等為代表的現存雕塑,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美,價值之經典,被藝術界公認為創造了中國雕塑劃時代的高峰。
在近年來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復興戰略中,大同市依托歷史遺存,把雕塑文化作為城市名片之一,讓雕塑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中,全力打造雕塑之都,形成獨特城市文化。2010年9月,我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共同命名為“中國雕塑之都”。2011國際雕塑雙年展“花落”大同,正是對大同市雕塑藝術的重視與認可,同時也是悠久、經典的雕塑傳承與活躍、多元的當代雕塑完美互動,對大同市“雕塑之都”形象和品牌的確立及我國雕塑事業發展和藝術品位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2011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是我國首次以雕塑藝術形式命名的“雙年展”。展覽主題為“開悟”。展覽為期兩個月。雙年展期間,圍繞雕塑藝術,結合古都大同的文化發展,將舉辦一系列展覽和學術活動,如以“以古開今,再造傳統”為主題的“大同國際雕塑論壇”、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畢業生優秀作品展覽和評審等,推動當代雕塑與傳統文化藝術實現交流互動。參展人從被提名的200位國內外雕塑家中挑選了88位參展,其中73名來自中國,15名來自其他8個國家,參展作品共計330件。這些出自當代國內外杰出雕塑家之手的作品,在材質、觀念、形式風格等諸多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元化趨勢,全面展示了當今雕塑領域的整體面貌和藝術水準。
耿彥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致辭。他說,國際雕塑雙年展此次落戶大同,是我市打造中國雕塑之都戰略中一項影響深遠的活動。在歷史長河中,大同憑借高貴的文化身份和厚重的歷史遺存,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舉世聞名的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曾創造了中國雕塑藝術劃時代的高峰。
大同市秉承“傳承文脈,弘揚文化”的思想,努力尋找文化亮點和突破口,提出了把大同建設成為“文化之城、藝術之都、朝圣之地、休閑之所”的奮斗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做了大量工作,讓文化興大同、富大同、名大同,因此,這也是植根于兩千多年文化厚土和生命基因的歷史選擇。
黎明、彭峰、耿彥波等分別就本次雙年展的學術定位、舉辦意義、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化浪潮中打造特色大同等等,現場回答了《藝術中國》、《財經》雜志、《中國新聞周刊》、《人民日報》、《美術》雜志、《山西日報》等媒體記者的提問。
耿彥波說,歷史與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永恒魅力,雕塑藝術是一個城市理想的養分,精神的能量,文明的情愫,情懷的表達。文化藝術大家帶來的文化大氣象必將給古都大同創造文化新高度和文化軟實力,形成影響深遠的城市精神感召力、品牌吸引力。他希望通過雕塑雙年展活動,把雕塑的時代性、趣味性等特點與大同市的城市特色結合起來,讓雕塑融入城市,讓文化擦亮城市面孔、特色塑造城市品格,打造城市文化大品牌,讓古都大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上一篇:金湖國際“MINI公寓”再掀大同樓市小戶型風暴
下一篇:大同市深化文化體制發展 文化產業現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