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的春節大同百姓討論最多的莫過于耿彥波耿市長的調離,張燈結彩依舊只是大同百姓的心情卻怎么也紅火熱鬧不起來。
五年前耿市長來到大同風風火火的擴路,植樹,修城墻。那時的我們都帶這質疑的眼光這位市長。看他怎么來重塑這座塞北老城。
耿市長很快就被冠以“耿工頭”的稱號,這位大同市前市長皮鞋上總是蒙著塵土,常年在各個工地奔波,首先拆掉了市政府的圍墻。
拆遷工作做不動,怎么辦呢,局長去,局長親自做工作,局長遷不動區長去,區長遷不動,耿市長親自登門跟他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說他好。雖然耿彥波的字典里沒有“釘子戶”,但是釘子戶依然存在。不過雷厲風行,親臨一線也是他博得口碑的原因。一個陌生的救助電話都會讓耿彥波風塵樸樸地趕到現場。在大同,有見市長比見局長更容易的說法。
在大同人看來,耿彥波治大同5年,城市新貌初成,古都修復輪廓初現。
剛來的時候,大家還有些不理解,但是這幾年相處下來,老百姓都認可了,不論一個老太太也好老大爺也好,在大街上你問一聲,都知道,關于他的故事很多。
有的時候他需要坐在食堂門口,坐在地上,然后把鞋子脫下來,倒一倒鞋里面的土,這個行為是農民才有的行為,他是市長,他經常去工地去視察。有人說,大同人最擔心的是兩件事,一是耿市長身體垮了,二是耿市長突然被調走了。
他來到大同把大同整個從文化的角度進行了一個規劃,感覺他就像一個雕刻藝術家,大同就像一個精美的玉石,等待他做雕刻。如果雕刻到一半的話,他離任了,大同人就擔心,這個藝術品就成為一個廢品,他沒有完工。
老百姓不擅長之乎者也,但是游行中“要讓大同變香港,只要留住耿市長”的條幅說出了百姓對市長的信賴。“翻身不忘共產黨,巨變離不了耿市長”的條幅同樣也讓人們過目不忘。省里有省里的安排,作為一個大同人,走在寬敞的馬路上我們會記起耿市長,逛燈會時忘不了耿市長,大同美起來富起來都離不開耿市長!此時我只想說好人一生平安。
上一篇:拆遷工作考察的是個人的良知與社會的良心
下一篇:耿市長春節調任太原 重讀《大同賦》之大氣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