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同市的人們或許還記得,數年前,城市交通相對擁擠,紅綠燈只在一些主要道路交叉口設置,形式單一,造型陳舊。交警支隊設施大隊隊長馬云澤舉例說,如今的御河西路舊稱御河南北路,從鐵牛里到南環路總長不足十公里,紅綠燈只有四處,從2008年開始,短短幾年間,道路拓建公里延長,相應的紅綠燈也在增多變樣,成倍增加。他給記者拿出一份統計表,其中,信號燈控制崗區由2006年的80多處增加到現在的280處,燈板型號由過去的300燈變為更適合需要的400燈,交通標志由900塊增加到現在的1670塊,交通標線由16萬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53萬平方米。
新增設的二次過街燈更加方便行人,交通標線由冷漆改為熱熔,增加了耐固度,信號燈桿由以前的八角桿更新為雙立柱單懸臂桿,交通護欄由鋼筋編制造型改換為仿古噴塑。交通設施的人性化、實用性、美觀化隨著城市的建設進程而增強。
不久前,一家意欲投標大同市醫藥園區某藥企污水處理工程的北京某公司業務部經理王成來到大同,他沿著四年前記憶中的路從南出口進入市區,漂亮寬敞的路,古色古香的路燈,錯落有致的行道樹木花草,去舊建新的城市建筑,一路看到的變化讓他心生感慨。王成說,記憶中經過一個較大崗區紅綠燈就到了三醫崗,沒想到一路上大大小小紅綠燈經過了多處,都辨不清哪個是較大崗區了。
生活中當我們將產生的污水排入下水管道中,污水會進入城市排污管線匯入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排入河流或用于澆灌。在2008年以前,城市多數排污管線還擔負著夏季雨水排泄功能,雨污混排不僅加大了排水設施的負荷,減弱了城市泄洪能力,加重了污水處理廠負擔,更重要的是不環保。改變城市雨污混排狀況是從2008年之后,據市政管理委員會統計,自那時起到去年底,新建和改造的344.88公里道路中,地下排水管線全部建設為雨污分離管線,建成區內排污管線長達595公里,為城市環保達標做出貢獻,使城市排水功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城市上空縱橫交錯狀若“蜘蛛網”的電線,相信許多市民并不陌生。而這樣的“蜘蛛網”在幾年間消除幾凈,橫在人行道上的變壓器也不見了蹤影。城市變新時,雖然消除了架在頭頂上的“蜘蛛網”,但功能未減反增。城區供電支公司安全生產科的劉耀華告訴記者,從2008年到2010年三年內,共計790多公里的架空線路進入地下,鋪設地下電纜640多公里,新建高壓環網柜401臺,變臺式變電箱為箱式變電箱318臺。這一變化的結果是美化了城市,提高了供電的安全系數,更加有力地保障了城市正常用電。
天然氣潔凈能源不僅實現建成區全覆蓋 ,而且全市全覆蓋也即將變為現實。據大同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劉斌介紹,截至去年底,城市建成區置換天然氣用戶達到36萬戶,工業和商業用戶1000余戶,目前,已有大同縣開通了天然氣,到今年底全市其他縣區也將陸續開通。
劉斌說,天然氣覆蓋工程與城市建設同步,城市大規模改造建設為天然氣全市覆蓋建設提供了平臺。據了解,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緊跟城市建設步伐,從2008年到去年底,更換改造城市燃氣管線460公里,保障了居民正常用氣。
城市嬗變不僅表現在靚麗好看上,更主要的是城市服務功能得到了提升,人民群眾從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便利快捷。也感受到了城市的發展給生活帶來更寬闊的視野。
上一篇:大同城建大手筆之全市的道路建設工程
下一篇:大同成為城市的魅力也是發展的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