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新農村建設是政府一直關注的焦點,此次兩會上針對大同市農村改造出現的“空心村”及“城中村”問題,人大代表劉金明、史峰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劉金明——避免土地資源浪費,加快改造“空心村”
“村外新房一大片,村內舊屋隨處見”的“空心村”,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加大了新農村建設的難度,更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人大代表劉金明建議,政府應參與引導、出臺扶持政策,加快對“空心村”的重建,通過置換、轉讓、買賣等流轉方式把舊宅基地或房屋重新利用起來。
劉金明認為,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的日漸殷實,蓋新房改善居住條件成為廣大農民群眾提高生活水平的首選,然而在建新房時,因村內街道狹窄、出入不暢等問題不能滿足現在建房的條件,很多農民都設法把新房蓋在村外,于是大多數村莊開始向四周擴張,而村內則保留了大量的閑置民房,形成了“有新房無新村”的“空心村”現象,這種現象在農村相當普遍,這個問題不容忽視,亟待解決。
劉金明說,造成村子“空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村莊規劃滯后,村民建新留舊,導致占地面積不斷擴大,部分村民向城鎮轉移等引起的。為此,他建議科學分類整治“空心村”,出臺優惠措施,鼓勵修復“空心村”,也可結合新農村建設、移民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籌集資金,利用山坡、荒地等非耕地,在完成土地平整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統一規劃設計的基礎上重新建房,這樣既可改善村容村貌,又可節約農村土地資源,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史峰——城中村改造要“借雞下蛋”
“城中村為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城中村改造要結合自身村莊的區位、人文等優勢‘借雞下蛋’,走出一條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的路子來。”史峰代表表現出對城中村改造的極大關注。
史峰代表說,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中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會面臨改造難、農民失地等多種問題,但這也為農村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同要建好特色城,打好文化牌,提升大同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在大同城市中心及周邊的一些城中村,有必要借助這一機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嘗試在文化產業方面有所發展,實現自身轉型發展與大同城市轉型合拍,獲得共贏。
史峰代表說,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要將土地變成資產,將土地優勢變成資本優勢,同時,讓整個村莊的轉型適應整個大同城市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大環境,興文化業,讓農民在轉型過程中做文化人,讓村莊在轉型過程中變文化村,創建文化產業公司,讓農民轉變為市民、股民,這樣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而且還會讓他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就業、社會養老、公共福利等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針對城中村改造形成的文化等產業,史峰代表同時建議,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還需要相關部門強化配合,完善城中村附近基礎設施配套,并要注重運用各種方式不斷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延伸城市文化內涵,樹立良好社會風氣,這樣才能促進整個產業長遠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我市團結里樓房征收工作有序推進 現已近尾聲
下一篇:太陽能競賽倒計時60天 市長李俊明赴賽場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