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引名校入郊區也漸成趨勢,萬科長陽半島引入北京四中、洪坤理想城引入北京實驗二小等都是成功案例。北京萬科公司副總經理肖勁坦言,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是造成教育地產受購房者追捧的最重要原因,名校資源對郊區項目的銷售速度提升十分明顯。所以只要分配不平衡的現狀一天不變,地產熱衷聯姻名校的情況也只會愈演愈烈。
資源因稀缺而昂貴,名校周邊寸土寸金,讓名校“生蛋”即在新開發的社區引入分校,成為越來越多項目的主動選擇。據21世紀不動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在售商品房中,擁有稀缺名校資源的項目有34個,而開發商引入的新教育資源有11個。
“房子有價,名校無價”逼近9月入學季,京城一些樓盤的口號真是撓到了購房者的癢處。由于優質教育資源“僧多粥少”,在建委“就近入學”的政策下,緊鄰名校的一二手樓盤總是供不應求,由此帶動了學區房的熱銷。
教育資源不均衡
“名校是我們項目的一大賣點”華潤西堤紅山世家項目相關負責人坦言,不少業主都是看重北京小學的入學名額購買,類似的樓盤還有首開·璞瑅和金茂府。由于地處二環、三環內,三個項目均價都在40000元/平米或以上,銷售情況普遍好于其他沒有名校優勢的高端物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引入名校普遍以開發商提供土地并投資建設硬件,由引入學校負責師資和日常管理的形式,名校分校一般為公立性質,并接受當地教委監管。
買房能否入學教委定
洪坤理想城項目負責人透露,在引入名校中,有絕對話語權的是輸入、輸出方教委以及當地政府,在上述力量的支持下,開發商經過了兩年多的努力,幾乎和北京前十大小學都接觸后,才最終落實了北京實驗二小的引進。
開發商積極性大但沒有主導權,這正是業內對“教育地產”的擔憂所在。除了對名校的“擴建”是否帶來教學質量下降外,購房者最關心的是買了房子后,孩子是不是能百分之百保證入學?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開發商大多都強調要以當年教委的劃片、入學政策為準。
而在項目銷售階段結束后,如何確保教育在社區內的持續發展也成為挑戰。上述開發商表示,教育地產的開發,首先取決于開發商實力和樓盤規模,但本質上受到開發理念和企業文化的影響;而由于入學資格一般都不會寫入合同,購房者在面對眾多打“教育”牌的樓盤時,除了實地探訪外,最好詳細咨詢相關學校及教委。只有按照教委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業主子女才能獲得就學資格。
上一篇:土耳其會"微笑"的小鎮
下一篇:北京公積金現便民新招 多數市民疑“釣魚”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