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不僅是掘金行業,更是傳統行業利潤的翻倍。于是,一大批人涌向建筑行業,爭搶這塊“肥肉”,都想嘗嘗味道。工程質量是如何達標的,爛尾工程怎么就捧回了獎杯?工程款又是怎么回事?行業都有哪些潛規則?這些問題似乎成了各方關注的重點。
眾所周知,建筑工程領域涉及的資金量龐大,特別是一些國家專項資金建設的大型工程和財政撥款建設的市政工程,資金少則數千萬多則上億。對這塊“肥肉”,一些垂涎欲滴的人總會用盡招數啃上一口。比較常見的招數有:
一、虛報工程量套取工程款
一項工程需要多少工程款,是依據工程量計算出來的。一位監理工程師告訴記者,虛報工程量套取工程款也是建筑工程領域通行的“潛規則”,尤其是水利、公路、橋梁以及各種市政工程等“公家的工程”,因為“油水”多而虛報工程量的情況時有發生。
虛報主要有3種情況:一是上報項目審批時虛報工程量,目的是騙取上級部門或財政更多的工程撥款;二是建設單位人員和施工企業負責人互相勾結虛報工程量,由施工企業套取工程款后雙方私分;三是施工企業鉆建設單位把關不嚴的空子虛報工程量,套取工程款。
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上馬的工程非常多,審批、監督或審計部門不可能對每個工程都進行實地測算、核實,這就給“蛀蟲”們以可乘之機。據該監理工程師說,有些膽大妄為者虛報的工程量比實際工程量多很多,套取的專項補助資金或財政撥款數目驚人。
二、設計單位加大工程造價
在對項目做出投資決策后,工程就進入勘察、設計階段。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占75%以上,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建設費用的多少和建設工期的長短,直接決定需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的多少。科學、經濟、合理的設計,可以降低工程造價的5%至10%,甚至可達10%至20%。
按理講,設計人員在為建設單位做工程設計時,不僅要優化設計,而且要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價上下功夫,力求做到技術上先進、功能上滿足需要、經濟上合理且安全可靠。但據一位對建筑領域的弊端頗為了解的評標專家說,由于工程設計費是按工程造價來計算的(一般是3%),因此,設計單位往往會加大工程的造價以獲取更多的設計費。
與一些施工企業偷工減料的行為相反,設計人員在做設計方案時,總喜歡“增工加料”。本來有的工程不必用標準很高、價格很貴的材料,或者不必增加這樣那樣的工序,但設計人員卻有意這樣設計,表面看起來是為了工程質量更有保障,實際上是為了加大工程造價。
雖然有的設計圖有造價管理部門或者其他設計單位審查,但由于都是“圈內人”,誰也不愿得罪誰。因此,審查人對審查后的圖紙常常不簽字,這樣萬一將來出了問題,他們就可以推卸責任。
三、勞務“皮包公司”假證書橫行
我國建筑勞務市場非常混亂。據一建筑勞務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勞務企業有三種類型:一是正規的勞務公司,擁有各種資質的技術工人;二是半正規的公司,公司自己有一些工人,也有一些包工頭掛靠(包工頭承攬工程時借用該公司資質);三是“皮包公司”。
有的“皮包公司”有包工頭掛靠,有的既沒有包工頭掛靠,也沒有一個工人。雖然如此,但“皮包公司”的“老板”照樣可以四處承攬工程,因為他們手上有各種從“辦證”者那里買來的諸如木工、泥瓦工等工種的假資質證書。攬到工程后,就臨時招農民工去工地干活。
四、施工企業獲獎項功夫用在工程外
為了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促進建筑施工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推動建設工程質量水平的提高,我國各級建筑業協會都會在施工企業中開展建筑工程各種獎項的評選活動。國家級的有“魯班獎”,各省市也有自己的獎項,比如北京的“長城杯”,天津的“海河杯”,上海的“白玉蘭杯”,重慶的“巴渝杯”等。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優質或優秀工程獎等。
獲得這樣那樣的獎項、榮譽,無疑能增加企業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在參與工程招投標時加分。因此,很多施工企業都希望年年能獲得這類獎項、榮譽。本來這是好事情。但是,在弄虛作假者那里,建筑工程的某些獎杯也蒙上了“灰塵”。
一些施工企業不是用“質量第一”的工程去爭取獎項和榮譽,而是把功夫用在“公關”上,施工中偷工減料,“公關”上大把撒錢。獎杯捧來了,榮譽獲得了,但工程卻做得一塌糊涂。有評標專家說,現在有一批能量大的人,專為施工企業做“經紀人”,只要花錢到位,經過一番“斡旋”,他們大多能為企業爭來建筑工程獎項。
上一篇:盛世皇苑團購房三年未見影 項目老板詐騙被拘
下一篇:豆腐渣工程漫天飛舞 逐顯建筑領域亂象